大余县十大旅游景点
大余县十大旅游景点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与广东省接壤,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是游客了解江西文化、体验客家风情的理想目的地。以下是大余县十大旅游景点的详细介绍:
1. 梅关古驿道(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4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见证了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 丫山森林公园AAAA
丫山,地处江西南端历史文化名城——大余县城郊。最高峰海拔906.2米,佛、道、儒“三教”在这里千百年来相辅相成,融汇贯通。景区占地三万余亩,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山中秀木成林,瀑布成群,竹清茶香,奇花佳木遍布,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灿烂的文化底蕴,使得丫山成为一处集观光、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3. 大庾岭
大庾岭亦称庾岭、台岭、梅岭、东峤山,中国南部山脉,“五岭”之一,位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为南岭的组成部分。为花岗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珠江水系的浈水与赣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岭。19大庾岭原古道经庾岭之山脊筑有一雄关,今谓之大梅关。大梅关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关隘,也是梅关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大余挂角寺
挂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挂角寺见证了古代南北交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5. “世界钨都”景区
大余县重点风景名胜区,现正申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景区由雅丹沙漠城及地下迷宫等景点组成,是独具特色的“钨都”地质游览景观。大余因钨矿资源蕴藏丰富,被称为“世界钨都”,尤其以西华山钨矿为代表的“世界钨都”矿业资源景观举世闻名。雅丹沙漠城,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灯芯,是大余县独特的地质景观,也是了解大余县矿业历史的重要窗口。
6. 云封寺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7. 牡丹亭公园
驰名中外的牡丹亭原座落在南安府衙内(今县城西华山钨矿招待所),旧为“府衙花园十景”之最,园内古木参天,流水淙淙,建筑高雅,是古代江南著名园林之一。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羁留大余,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震世名作《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牡丹亭从此闻名遐迩。牡丹亭始建年代不详,但据《大余县志》记载,早在宋代就有牡丹亭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8. 彭坑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为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彭坑地处大余,信丰,广东南雄3县交界处油山北鹿,背靠高山,南通南雄大兰,北出池江,东邻信丰的上,下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曾是陈毅等革命先辈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9. 长岭会议旧址
长岭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罗学文家。1935年4月中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农民罗学文家中,主持召开了党政军干部全体会议,近70人参加了会议,史称“长岭会议”。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游击战争战略方针,对南方游击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长岭会议旧址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参观学习。
10. 大余县博物馆
大余县博物馆前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立的“大余县宣传毛泽东实践活动办公室”,1979年12月改为“大余革命历史纪念馆”,1981年1月经大余县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大余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改为大余县博物馆,2016年2月至今馆长为黄敏。单位性质:全额事业,法人:黄敏。博物馆馆藏丰富,包括大量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是了解大余县历史文化的窗口。
大余县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古迹,还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自然风光追求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