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转折:毛泽东与张闻天的风云际会
长征中的转折:毛泽东与张闻天的风云际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血战湘江后,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部队士气低落,领导层对错误指挥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这一危急时刻,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合作逐渐展开,为红军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从分歧到合作:血战湘江后的转折
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让红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开始主动找政治局和军委的同志谈话,阐述他的正确主张。张闻天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据贺子珍回忆,长征初期,由于王明路线的影响,毛泽东被孤立,几乎无人与他交谈。但毛泽东没有放弃,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同志们沟通,逐渐赢得了支持。
张闻天在延安整风时写道:“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合作的高潮与转折点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是毛泽东与张闻天合作的高潮。会议前夕,毛泽东建议扩大会议范围,将更多支持正确主张的同志纳入会议。这一提议得到张闻天等人的支持,最终原计划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变成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由博古主持,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代表他和毛泽东、王稼祥作联合发言,尖锐地批评“左”倾军事路线。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会议上,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论异常激烈。
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指出“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决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历次反“围剿”战役中总结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原则。
合作成果:确立正确领导与革命转折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分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虽然名义上毛泽东没有担任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他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正如邓小平后来回忆:“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总书记或军委主席,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1935年2月5日,在川、滇、黔边界的鸡鸣三省村,中央政治局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这一决定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合作,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与张闻天在长征中的合作,不仅挽救了红军,更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这段历史充分证明,正确的领导集体和路线是革命胜利的关键。在当今时代,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正确的道路和领导,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