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冯巩一句话点燃春晚回忆:从期待到习惯,春晚的变迁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冯巩一句话点燃春晚回忆:从期待到习惯,春晚的变迁之路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AF%E5%B7%A9/313654
2.
https://36kr.com/p/3140966106536706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30/doc-inehtrkh2376726.s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QL6JGO5055652RV.html
5.
https://www.sohu.com/a/852707728_121956424
6.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1/29/t20250129_39280483.shtml
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KmRY5Ebd/
8.
https://www.iadke.com/a/guanggao/toutiao/2025/0129/14587.html
9.
https://www.cnwnews.com/yule/2025/0129/19698.html

“我想死你们了!”当67岁的冯巩在2025年辽视春晚上说出这句经典台词时,现场瞬间被点燃,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句简单却充满温度的话,不仅是一个老艺术家对观众的深情告白,更是一代人对春晚最美好的回忆。

从1986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至今,冯巩已经陪伴了我们39个年头。他与赵本山、蔡明等艺术家一起,成为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标志性人物。每当这句熟悉的开场白响起,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然而,当我们为冯巩的表演欢呼时,不禁会问:为什么现在的春晚,再也找不到像冯巩、赵本山那样能引发全民共鸣的艺术家了?为什么我们对春晚的态度,从最初的期待,变成了习惯,甚至有些许失望?

01

从期待到习惯:春晚的变迁

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在简陋的演播室里诞生。那时的春晚,是中国人一年中最期待的节目。在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春晚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渴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晚逐渐从“稀缺资源”变成了“家常便饭”。从电视节目到网络直播,从固定时间观看到现在随时可以回看,春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别的都从简了,有春晚还能意识到在过年。”春晚已经从一个节目,变成了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仪式感。

02

冯巩们的贡献:春晚的黄金时代

在春晚的黄金时代,冯巩、赵本山、蔡明等艺术家用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冯巩的《拍卖》、赵本山的《卖拐》、蔡明的《想跳就跳》等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逗乐观众那么简单,更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

这些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春晚这个大舞台。但同时,他们的存在也让春晚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当冯巩再次说出“我想死你们了”,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他的声音,更是那个属于春晚的黄金时代的回响。

03

新的挑战:春晚的转型之路

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春晚也在积极求变。从邀请TFBOYS、李敏镐等年轻艺人,到引入脱口秀等新型节目形式,再到与B站等平台合作,春晚一直在努力吸引年轻观众。

然而,这些改变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年轻观众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倾向于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春晚作为一台大型晚会,其制作周期长、创新难度大,很难满足所有观众的口味。

04

未来的春晚:在传承中创新

面对挑战,春晚并没有放弃。它在努力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在传承中创新。2025年春晚,我们看到了AI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看到了更多年轻演员的精彩表现,也看到了对社会热点的及时回应。

或许,未来的春晚不会再有像冯巩那样能引发全民共鸣的艺术家,但它的价值不会因此而减少。春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节目本身,它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冯巩再次说出“我想死你们了”,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他的声音,更是那个属于春晚的黄金时代的回响。而春晚,也正在用它的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们,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