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研究:醋甲唑胺片治疗NPH取得新突破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研究:醋甲唑胺片治疗NPH取得新突破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醋甲唑胺(MTZ)在治疗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项研究发现,醋甲唑胺因其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等优点,在减少脑脊液产生及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面优于乙酰唑胺(AZA),为难以手术的NPH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有望改善众多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醋甲唑胺片:从降眼压到脑积水治疗的新突破
醋甲唑胺片是一种常用的降低眼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此外,它也常被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治疗。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特点是眼压逐渐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缩小。醋甲唑胺片通过抑制眼内房水的生成,从而降低眼压,减缓视神经损伤的进程。
醋甲唑胺亦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属乙酰唑胺同系物,化学结构类似乙酰唑胺(在氮原子上多一个甲基),因此,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与乙酰唑胺相同。结构不同减少了电离作用,故眼内透过性较乙酰唑胺增强。本品穿透血-房水和血-脑屏障的作用亦较乙酰唑胺强(人脑脊液的浓度比乙酰唑胺高50倍)。抑制碳酸酐酶作用比乙酰唑胺强60%,在体内仅55%的醋甲唑胺与血浆蛋白结合,故较低剂量即有明显降眼压反应。
正常压力脑积水: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hydrocephalus,NPH)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循环系统中脑脊液不断增多,脑室相应扩大。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成人的慢性脑积水,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常缓慢起病,逐渐进展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室扩大,腰穿脑脊液压力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情况下,脑脊液每日产生约300-500毫升,可以将大脑内的代谢产物通过循环后由静脉吸收回流,保持一定平衡。
NPH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三联征,其中步态障碍最为常见,初期表现为阔基步态,步幅减小,左右摇晃,弯曲前行,呈进行性加重,后期有起始困难,卧床,但也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改善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认知障碍主要是计算力、记忆力下降、算错账,近事遗忘为主,多伴有表情淡漠、思维迟钝、主动说话减少等症状;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二便障碍,主要表现为小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便秘。
醋甲唑胺片治疗NPH:最新研究发现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研究团队发现,醋甲唑胺在治疗NPH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显示,醋甲唑胺能够有效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并且其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的特点使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比乙酰唑胺高50倍。此外,醋甲唑胺的碳酸酐酶抑制作用比乙酰唑胺强60%,且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低,因此在较低剂量下就能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
这一发现对于NP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NPH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非手术治疗主要使用利尿剂等药物,而手术治疗则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主。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且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醋甲唑胺的出现为那些不适合手术或对手术有顾虑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临床应用前景
醋甲唑胺片在治疗NPH方面的突破性发现,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工具。对于那些不适合手术或对手术有顾虑的患者,醋甲唑胺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此外,醋甲唑胺的使用方法简单,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这使得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醋甲唑胺片并非适用于所有NPH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这一研究成果,为NPH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醋甲唑胺片凭借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在减少脑脊液产生和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NPH的治疗手段,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醋甲唑胺片有望成为NPH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