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滘美食节:一场引爆广东特色美食经济的文化盛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滘美食节:一场引爆广东特色美食经济的文化盛宴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5A074DV0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4%B8%AB%E6%9D%91/4966486
3.
http://www.dg.gov.cn/daojiao/jjd40/czkx/content/post_4325858.html
4.
http://www.dg.gov.cn/daojiao/jjd40/d40xw/content/post_4335011.html
5.
https://news.sun0769.com/dg/headnews/202412/t20241231_16383661.shtml
6.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v3aZR91V61.html
7.
https://pub.timedg.com/a/2024-07/05/AP66879ddde4b043a3ad020bec.html
8.
https://m.dg.bendibao.com/xiuxian/175135.shtm
9.
https://pub.timedg.com/s/2025-01/15/AP67872248e4b09ef8b57c10f9.html
10.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7472526082/1bd65b30200101eefm
11.
https://www.gdpc.gov.cn/gdrdw/gsrd/content/post_232315.html
12.
https://www.zs.gov.cn/mzz/zjmz/mzgk/content/post_2395447.html

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5日,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在广东东莞道滘镇粤晖园盛大举行。这场以“美食+文旅+非遗+消费”为主线的美食盛会,不仅吸引了近300个美食展位参与,更迎来了50多万人次的游客,带动消费高达2.5亿元,成为展示广东特色美食文化的重要平台。

01

道滘裹蒸粽:千年非遗的现代传承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滘裹蒸粽不仅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更承载着岭南千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从选料到包裹,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如今,道滘裹蒸粽已发展出数十种口味,从传统的咸甜口味到创新的芝士、陈皮等新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02

美食节盛况:湾区美食荟萃,文旅融合新典范

本届美食节以“食尚中国 非凡湾区”为主题,集合了11大甄选美食版块,近300个精装美食摊位。现场不仅有东莞烧鹅、道滘粽子、豆腐花等东莞传统美食,还汇聚了来自珠海、梅州、汕头等地的特色美食。活动期间,四方食客纷至沓来,既有本地市民,也有从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专程赶来的美食爱好者。

美食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品尝地道美食、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也为摊主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特色产品、拓展市场的平台。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食品销售总额达1亿多元,协议订货金额1.5亿元,充分展现了美食文化的经济价值。

03

“美食+”模式: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道滘镇积极探索“美食+”发展新模式,以美食文化节IP为基础,将美食与文旅、非遗等元素有机结合。通过举办粽子节、龙舟节、元宵花月夜等活动,成功推动“道滘粽”入选首批省地理标志培育产品,进一步提升了“食在道滘”的品牌影响力。

道滘美食节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美食节期间,状元巡游、潮汕英歌舞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04

展望未来:打造湾区文旅新地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道滘美食文化节正逐步成为湾区文旅融合的典范。未来,道滘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不断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创新美食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成为湾区文旅融合的典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与探索,让美食与文化的魅力持续绽放。

从一粒糯米到一只粽子,从一道美食到一场盛会,道滘美食文化节不仅展现了广东特色美食的魅力,更体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道滘美食文化节正逐步成为湾区文旅融合的典范,为广东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