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敲警钟:7.7万村干部被立案背后
农村基层治理敲警钟:7.7万村干部被立案背后
近日,一则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官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家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宜都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农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了社会对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和涉农资金管理的关注。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屡见不鲜,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据统计,全国有7.7万农村村干部被立案,这一数字令人震惊,也反映出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一些农村地区,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报冒领、截留克扣等方式,将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据为己有。例如,在某县一个偏远村庄,村干部王某利用负责村集体经济账目的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和赌博,侵吞了数十万元的集体资产。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也侵蚀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根基。
除了贪污腐败,一些村干部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为特定人群提供便利或支持,以换取个人利益或政治支持。这种行为破坏了乡村治理的公平竞争环境,导致资源错配和浪费。同时,家族势力对村干部选举和任用的影响,也导致了农村治理的混乱和不稳定。
这些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暴露出农村基层治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村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不足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对村干部的违法行为未能及时查处和纠正,纵容了违法行为的蔓延。
面对农村基层治理的严峻形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重塑乡村信任。首先,要加强村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工作,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其次,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同时,要完善基层政府的监管机制,对村干部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纠正。此外,还要加强村民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维权能力。
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例如,某县推行“阳光村务”制度,要求村干部将村里的重要事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这一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农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消除农村基层干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和提高村民参与度,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乡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