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童医院专家解读:如何正确理解孩子抽动行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童医院专家解读:如何正确理解孩子抽动行为?

引用
中国网
9
来源
1.
http://zgmy.china.com.cn/2024-08/27/content_42902283.htm
2.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5
3.
https://www.bjad.com.cn/Html/News/Articles/102046.html
4.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40805/wap-content-1637310.html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6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9
7.
https://www.bjad.com.cn/News/Articles/Index/102028
8.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188
9.
https://bjad.com.cn/Html/News/Articles/102051.html

抽动症是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据统计,我国学龄儿童抽动症患病率已高达3%-10%,且近10年发病率增加了6倍。面对这一高发疾病,许多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和焦虑。本文将从症状识别、诊断治疗到日常养护等多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全面的指导。

01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抽动症的主要表现可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两大类:

  • 运动抽动:包括眨眼、耸鼻、歪嘴、摇头、耸肩等简单运动抽动,以及蹦跳、旋转、拍打自己或他人等复杂运动抽动。
  • 发声抽动: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嗤鼻子等简单发声抽动,以及重复言语、模仿言语或秽语等复杂发声抽动。

这些症状具有突发性、非节律性特点,可暂时受意志控制但无法长时间抑制。在紧张、焦虑或疲劳时加重,在放松或专注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02

家长常见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1. 将抽动症视为“坏习惯”:约80%的抽动障碍未被及时治疗,许多家长将其误认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或“坏毛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2. 担心抽动症无法治愈:抽动症的预后与类型密切相关。短暂性抽动障碍通过合理治疗,一般在1个月内可控制症状;抽动秽语综合征若早期治疗,1-6个月可逐渐控制;慢性抽动障碍虽可能持续数年,但早期干预仍可改善预后。

  3. 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抽动症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焦虑、过度关注或不当应对都可能加重孩子的症状。

03

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进行专业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诊。

治疗方面,轻度抽动症可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改善;中重度抽动症则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干预。重要的是,家长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04

日常养护和心理干预建议

  1.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会加重抽动症状。家长应严格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等设备的时间,鼓励其参与绘画、做手工等有益活动。

  2. 避免刺激性饮料:含糖量高和含咖啡因的饮料容易使孩子神经兴奋,不利于大脑控制抽动症状。建议多喝鲜榨果汁、酸奶、牛奶等健康饮品。

  3. 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修复。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创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

  4.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对抽动症的影响不容忽视。父母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行为,给予其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5. 进行专业心理干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改善症状。

抽动症虽然发病率高,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效控制症状,回归正常生活。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关注、正确理解,积极配合医生,为孩子创造一个理解、接纳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