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安宁疗护服务
上海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安宁疗护服务
在上海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项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安宁疗护服务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临终关怀的方式。这个被称为“国学安宁”的特色项目,通过将古诗词、传统医学、文化活动等元素融入医疗服务,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临终关怀环境。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市首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18家试点单位之一,自2012年11月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以来,已从最初的12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20张床位,全年收治患者800余人,门诊接待1200余人。
中心的安宁疗护服务主要面向晚期肿瘤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等,通过缓解医院床位紧张、降低患者住院难度、减轻家属精神压力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
经过12年的发展,中心建立了“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高质量发展、优服务供给”为原则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机构-社会-居家”三方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深化了“全人、全程、全家、全队、全社区”的五全照顾模式。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安宁疗护先进集体、市老年护理示范病区、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优秀项目等多项荣誉。
“国学安宁”:传统文化与现代医疗的创新融合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的“国学安宁”特色项目,将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入安宁疗护服务中。项目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药剂师、检验师、营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医务社工、大学生及社会志愿者、宗教爱心人士等组成,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
在环境布置上,中心打造了“豫花园”“生命希望”“一亩花田”“锦鲤池”等充满传统韵味的病室环境,让患者在宁静的环境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医疗服务上,中心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通过草药疗法、针灸、推拿等传统方法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中心还推出了“愿望邮局”“生命树”“新春留‘影’”“送‘香’”“送‘苹’安”“爱的纪念册”“线上生日会”等人文关怀项目,为患者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中心的病室名均来自诗词经典,如临终关怀室“侭安居”以新中式风格布置,墙上挂着“燕归来鹤归去”的画作,橱柜里摆放着各种宗教习俗用品,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医疗的创新融合
中心近年来持续开展人文查房,每次查房的名字均来自诗词中的经典语句,并设计成古色古香的书签。同时打造了“执子之手”“国乐养生”“鱼水相得”“香樱送福”等八大活动板块,让患者、家属及志愿者等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书法练习、茶道品鉴等活动。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医疗相结合,中心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身体上的舒适照护,更为其心灵带来了慰藉。这种创新的安宁疗护模式,让生命之旅更加安详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