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溪古镇古建筑新发现,揭秘盐业繁荣史
珠溪古镇古建筑新发现,揭秘盐业繁荣史
近日,在盐城珠溪古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70余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还见证了昔日伍佑盐场的繁荣盛况。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两淮地区历史时期的盐业聚落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材料。
珠溪古镇,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镇,位于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因溪水盛产蚌珠而得名。古镇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见证了盐城作为古代两淮盐业重要产区的辉煌历史。
在此次文物普查中,考古人员发现的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古镇的核心区域,包括住宅、商铺、仓库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如兵家的清末民初庭院式建筑和王兆鹏家的百年老宅。这些古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
这些古建筑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盐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研究盐城的盐业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据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介绍,这些古建筑与盐城的盐业历史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建筑曾是盐商的住宅或盐业交易的场所。
近年来,盐城在盐业考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24年7月,盐城盐业考古成果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填补了江苏省盐业考古的空白。考古发现证实了盐城作为古代两淮盐业重要产区的地位,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江淮东部盐业生产的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发现中,年轻一代考古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航拍等,加速解密尘封的历史。28岁的刘宗荣表示,科技考古学的引入,使考古研究者既能从宏观上了解遗址面貌,也能从微观上窥知人类活动的分毫细节。
这些发现不仅完善了盐城的历史文化拼图,也为盐城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夏春晖表示,这些古建筑是研究两淮地区历史时期盐业聚落的重要史料,为探索盐城古代盐业及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材料。
未来,盐城市将加强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将其打造成展示盐城盐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盐城的盐业文明,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