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都之蓝”: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崛起
大同“煤都之蓝”:从黑色印象到绿色崛起
“煤都”大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转型。
从“黑”到“绿”的转变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曾因煤而兴,但也因煤而困。长期的煤炭开采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还留下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区。然而,近年来,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创新驱动:在采煤沉陷区“种太阳”
在大同市的采煤沉陷区,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曾经是黄沙漫天、植被稀疏的废弃矿区,如今却成为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基地。
大同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伟介绍,这片4.96万亩的采煤沉陷区,曾经植被覆盖率仅有10%左右。自2015年起,当地利用电网接入条件好、太阳能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截至2024年3月底,不到8年时间里,这里已累计发电124亿千瓦时。
“挖煤开采的是数亿年前储存在植物里的太阳能,挖完就没了。现在我们在沉陷区里‘种太阳’,绿色电力源源不断。”王志伟感慨道。
生态修复:让荒山披绿装
在生态修复方面,大同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同市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据统计,中部六省2023年完成植树造林4769万亩,大同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山西省平顺县玉峡关镇,太行山的景色令人赏心悦目。而在江西省德兴市,曾经的露天铜矿经过生态修复,如今已变成一个巨大的“矿山公园”,废石堆场成为游客打卡的景点,尾矿库则变成了天鹅栖息地。
公正转型:关注转型中的民生
然而,环保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一部分,大同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就业和社会问题的挑战。据统计,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煤炭行业减少了140万个就业岗位,预计未来10年内还将减少130万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省政府在2024年两会上提出了“公正转型”的目标,强调要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正确处理社会问题,避免转型对就业和弱势群体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
通过持续的环保努力,大同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13年以来,大同空气质量连续排名山西首位。在全球空气质量排名中,大同也名列前茅,远优于许多国内外大城市。
未来展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大同
大同的转型之路仍在继续。通过创新驱动和生态修复,这座城市正在逐步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迈进。这不仅是一场环境的革命,更是一次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同的转型之路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