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下水:致敬中国近代海军摇篮马尾船政
福建舰下水:致敬中国近代海军摇篮马尾船政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致敬——因为福建舰的名字,与150多年前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州马尾船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其技术特点令人瞩目。它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余吨。相比前两艘航母,福建舰在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
在动力系统方面,福建舰仍然采用了成熟的蒸汽动力装置,确保了动力输出的稳定可靠。这一选择体现了航母设计中“动力不过关,一切无从谈起”的基本原则。
最大的技术创新体现在舰载机的起降方式上。福建舰抛弃了传统的滑跃起飞方式,转而采用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相比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具有占用空间小、适应性好、维护简便等优势,能够显著提升舰载机的出动效率和作战效能。
此外,福建舰还对舰岛设计进行了优化,缩小了舰岛体积,增加了舰载机的停放空间。同时,通过改进雷达和通信系统,提升了整体作战指挥能力。
福建舰的建造和海试进展顺利。2024年5月1日,福建舰首次出海进行航行试验,主要检测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月8日,福建舰圆满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各项测试均达到预期效果。目前,福建舰正在按计划推进后续试验工作,预计将于近期正式服役。
福建舰的诞生,离不开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福州马尾船政。1866年,左宗棠和沈葆桢在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造船工业的先河。这里不仅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蒸汽动力轮船“万年清”,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邓世昌、萨镇冰、严复等一大批海军精英。
值得一提的是,马尾船政与法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法国人日意格曾担任船政监督,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帮助中国建造了多艘轮船,还参与创办了船政学堂,并担任留学生的“洋监督”。通过船政学堂,中国向法国、英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从马尾船政到福建舰,中国海军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百年历程。福建舰的下水,不仅是对中国近代海军先驱者的致敬,更是中国海军现代化发展的新起点。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海军将具备更强的远洋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福建舰将承载着中国海军的光荣与梦想,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海上篇章。而马尾船政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开放创新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海军官兵,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