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访南京古城墙:中华门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访南京古城墙:中华门的前世今生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9%97%A8/37138
2.
http://hrczh.cass.cn/lszg/lszg_wscl/202404/t20240401_5744455.shtml
3.
http://www.njqh.gov.cn/zfxxgk/ghxxgk_70036/ssw/qygh_70040/202405/t20240531_4680272.html
4.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999388e4b08bf6e4d4a3d5.html
5.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6ebebcbe4b00cab55aac27c.html
6.
https://m.ycnews.cn/p/933167.html
7.
https://m.dahepiao.com/jingqu/njzhm/
8.
https://k.sina.cn/article_6426866673_p17f1233f100100p98w.html
9.
http://wwj.zj.gov.cn/art/2024/7/10/art_1639078_59061354.html

南京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之一,其中中华门(聚宝门)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瓮城”。从明朝洪武年间建成至今,中华门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如今,这座古老的城门不仅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还通过现代科技焕发新生。游客们可以通过城墙上的裂缝仪了解其保护现状,并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中深入了解这段辉煌的历史。无论是晨曦还是黄昏,中华门前总是不乏挥汗如雨的奔跑者和闲庭信步的漫游者,共同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

01

历史溯源:从长干古城到聚宝门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是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留下的千古佳句,也让长干里这一地名广为人知。近期考古工作者在长干里确认了距今约3100年的“长干古城”,使长干里再度引人瞩目。

长干古城遗址位于长干里的核心地带,紧邻南京主城的正南门——中华门。这里有一处长宽均约260米、高出地表的台地,自六朝以来一直被称为“越城台”。据《越绝书》《建康实录》等史料记载,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越王勾践命大夫范蠡于长干里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城址。

十八大以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南京市从2017年起对越城遗址开展了学术目标明确、系统全面的考古发掘。经过6年多的努力,终于在这处遗址上找到了古城存在的确切证据。

根据最新的考古成果,古城由中心台地和外围的环壕、墙基、门道、水井、祭祀坑等多个与筑城相关的遗迹组成。在环壕内外,还发现了多座同时期的水井,以及杀猪祭祀的遗迹。虽然中心台地破坏严重,但台地东北部幸运地保留了一段清晰可见的墙基遗迹,并发现一处宽约2米的门道。在台地周围,先后发现了5条反复开挖的环壕,它们布局规整,严密地包围着中心台地。墙基、门道、环壕等都是古代城防的重要设施,它们证明了越城台原为城址的记载是可信的。

遗址中出土了种类丰富的遗物,包括陶器、石器、原始瓷器、铜器等。与文献记载不同的是,遗址中最早期的遗物不仅呈现南北文化交融的趋势,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商代特征。比如出土数量最多的素面鬲、细高柄带凸棱陶豆,是长江下游商代湖熟文化的典型器物;而数量相对较少的绳纹鬲、三角纹觯形杯带有中原殷墟陶器的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环壕内出土陶片、动物骨骼进行C14测年,得到的数据为距今3100多年,由此确认这座古城的始建年代应为商代晚期。

根据文献记载,越城始建于距今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之交。本次考古成果既对文献中记载的城址予以确认,又对其年代进行了修正,南京建城史由此向前推进了600年。由于“越城”已不能代表古城的内涵,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建议,因地为名,将城址命名为“长干古城”。

在中国四大古都中,西安揭露了杨官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洛阳发现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北京确认了琉璃河燕都遗址,它们都已通过考古途径找到了城市的发源地。此次长干古城的发现,终于让南京补上了城市发展史的关键一环。

最早的南京城诞生于长干里,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干里北抵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南至石子冈,西临长江,东至戚家山,不仅是山岗丘陵地带一处难得的平地,而且临江控淮,扼守着水陆交通的要津。

根据现有证据,长干古城从商代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一直承担南京主城的角色。其间越国很可能对其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因而留下修筑越城的记载。公元前333年,楚国大破越国,于秦淮河北岸修筑“石头城”,并设立行政建置“金陵邑”,南京主城由此北移。六朝时期,南京主城被称为“建康城”,同样位于秦淮之北,与长干里相距五里。五代时期,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扩建金陵城,将秦淮故道与近半长干里纳入城内;同时,在长干里中开凿外秦淮河,绕城而过。在经过了近1300年之后,长干里回归主城区。重建后的主城南门矗立于长干里正中核心位置,这一格局至今未变。

无论作为主城还是近郊,长干里一直是南京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区。西晋左思在《吴都赋》中写道:“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互。”极言长干里内楼宇交错的盛景。当时,张昭、陆机等重臣名士皆将宅邸设于其中。明人徐树丕在他的诗作中描述:“长干楼殿映丹霞,大道笙箫十万家。”由此可见,长干里宜居是历代之共识。

独特的山水与人文,促使长干里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南朝时期,出现了以《长干曲》为名的乐府民歌。其中的一首影响深远:“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短短四句,将一位居住长干里,无惧风浪,大胆追求爱情的姑娘塑造得动人心魄。至唐代,主要以《长干行》为题的“长干诗”成为热门题材。据学者考证,现存唐诗中涉及长干里的多达19首,除李白外,崔颢、韩翃、韦庄、皎然等人亦佳作纷呈。这些作品大都从描绘爱情、友情入手,同时描绘了长干里的市井百态、风土人情。其后《长干行》热度不减,陆游、沈周、徐渭等历朝诗人均有名篇。明代南京籍状元朱之蕃还将“长干春游”列入“金陵四十景”。借助诗歌的传播与影响,长干里成了一处令人神往的诗意栖居之地。

作为城市的发祥地和重点开发区域,长干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统计,长干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02

建筑特色:三重瓮城的军事防御

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的正南,是明代洪武年间在江宁府和建康府南门旧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前后共历时21年,城门基础为巨型条石,墙体由大块的墙砖砌筑,并用糯米汁、石灰和桐油搅拌混合而成的黏合剂加固。民国二十年(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其名改为中华门,在大门东西两侧分别新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

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内外秦淮河流过大门前后长干桥和镇淮桥分别连接中华门南,北两侧。城门设置了3道瓮城和4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门闸相接,瓮城则由主楼城门和3道辅助城门组成,各城门内部设有栓槽,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

中华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的堡垒式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誉。1988年,包含中华门在内的南京城墙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和2012年,以南京城墙为首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03

文化价值:城市记忆的守护者

中华门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更是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作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南京从古都到现代都市的变迁。每年春节期间,中华门都会举办新春游园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04

现代保护:科技赋能的守护

近年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对中华门实施了系统性保护。2015年4月1日,《南京城墙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划定了城墙保护范围,明确了禁止行为,从立法层面加大了城墙的保护力度。

南京城墙的外墙上,有时会看到一些灰白色的细管,下面还连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这个便是城墙的自动化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实时传回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这套2021年建成的系统,依托全线安装的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1575个点位。记者在监测大厅看到,日常监测的病害点位有369个,包括了沉降、风化、膨胀、位移、应变、裂缝、倾斜共7种病害,据了解,自投入使用以来,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定期采集城墙数据、分析变化,排查了上千个风险点。

除了依靠机器监测,人工巡护在日常监测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都有专人分段对城墙进行巡护,“特别是风化这种病害,人工监测与机器监测形成非常好的互补。”一位巡护员告诉记者,每次出去,他都要带着手持设备,凭借常年积累的经验,拍照上传需要处理的病害险情。在一次巡护中,他发现解放门段的城墙外立面上有城砖松脱并通过系统及时上报,后来在养护中进行了修补,避免产生裂缝。南京城墙由城砖和条石砌筑而成,砌筑城砖之间的粘合材料由于数百年来的风吹日晒,逐渐风化成适合植物生长的有机质,当植物的种子落到城墙上就能扎下根,并随着泥土的走向四处生长,有些植物的根系较粗就会在墙体内部对城墙砖形成挤压,导致墙砖的松动产生裂缝。而这种潜在的病害,机器还无法判断监测,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

监测系统如果出现报警,巡护员需要到现场去复核。通过监测数据的变化,结合日常巡查和年度病害普查,分析病害发展趋势,对南京城墙风险隐患进行定性分级评价,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处理要求。

明城墙的保护不只在于现有的本体,还有散落在各处的老城墙砖。上世纪50年代的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墙段被人为拆改,大量城墙砖流失、散落,有的作为建筑垃圾被填埋,有的用于房屋的建设,在后来老旧小区的拆迁中,常有明城砖的发现。为了让这些明城砖回归城墙母体,2016年11月,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与南京古都城墙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征集散落的城墙砖线索。石榴新村、光华门、河海大学、南京电瓷厂、麒麟门……这些地点都在热心市民的持续关注下,成为城墙砖的回收点,目前累计回收城砖50多万块。

“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活动城砖回收现场。

05

旅游体验:古今交融的游览胜地

中华门是热门旅游景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会举办灯会等活动。游客既可以登城观赏夜景,也可以参观城墙博物馆,了解城墙历史。中华门与老门东、夫子庙等景点相邻,形成了完整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选择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到达,周边有丰富的餐饮和住宿选择。

06

最佳游览建议

  • 交通:地铁1号线至中华门站,出站步行可达。
  • 开放时间:8:30-20:30(以实际公告为准)
  • 门票:免费(城墙登城需购票)
  •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节,尤其是春节灯会期间。
  • 周边配套:老门东、夫子庙、白鹭洲公园等景点环绕,餐饮住宿选择丰富。

中华门不仅是南京的地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见证了南京从古都到现代都市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今天,这座古老的城门在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守护下,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传奇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