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垩纪末大灭绝:地球的“重启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垩纪末大灭绝:地球的“重启键”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992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8A0AIE500
3.
https://m.chuangshi.qq.com/detail/50140568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5/08/83521970_1121385195.shtml
5.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5120
6.
https://www.encyclopedie-environnement.org/zh/vivant-zh/massive-extinctions-in-geological-time-2/
7.
http://www.news.cn/local/20240818/bcc0df44129341b391c7143710087baf/c.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2%9E%E6%93%8A%E4%BA%8B%E4%BB%B6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巨型陨石撞击地球,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留下了一个直径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次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TNT炸药,引发了全球性的灾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以及长达数年的“核冬天”。这场浩劫导致了地球上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非鸟类恐龙。

01

生态系统的重启

白垩纪末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揭示了这次事件对鸟类基因组演化的深远影响。研究发现,灭绝事件导致鸟类基因组中的核苷酸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与鸟类的发育、体型和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灭绝事件后约300万到500万年内,幸存的鸟类谱系普遍体型变小,且更多物种表现出“未成熟”特征,即在孵化时仍处于胚胎状态,需要父母喂养。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鸟类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也为我们理解生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团队还发现,灭绝事件引发的基因组变化与鸟类的发育、体型及新陈代谢等生物特征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鸟类如何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02

科幻作品中的想象

白垩纪末大灭绝事件不仅是一次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人类想象力的重要源泉。从19世纪末至今,无数科幻作家通过文字构建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恐龙世界。

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开创了“现代世界中仍有恐龙存在”的想象模式。故事中,探险队在南美洲的神秘高原发现了活生生的恐龙,包括禽龙、剑龙、异特龙等。这种设定后来被多次模仿,最著名的莫过于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系列。

时间旅行是另一个常见的主题。科幻作家通过时间机器将人类带回恐龙时代,展开惊心动魄的冒险。比如格雷姆·斯威夫特的《地球龙骨》中,恐龙专家通过时间旅行回到中生代建立科考基地,却意外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他们自己不过是未来恐龙文明研究的对象。

而哈利·哈里森的《伊甸》系列则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6600万年前的大灭绝从未发生,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平行世界中,恐龙与人类共存,智能生命从海生爬行动物沧龙中进化而出,发展出了基于生物技术的文明,与原始人类展开了一场史诗般的较量。

白垩纪末大灭绝不仅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人类想象力的催化剂。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人类在地球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正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白垩纪往事》中所描绘的那样,这场灭绝事件或许是一次“重启”,为新的生命形式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而我们,作为这场浩劫的“幸存者”,或许应该更加珍惜这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