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城山:白素贞修炼地的道教文化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城山:白素贞修炼地的道教文化探秘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UF4R870512B07B.html
2.
https://www.sohu.com/a/776824553_121667901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9/21/82220545_1126639179.shtml
4.
https://k.sina.cn/article_6617262424_p18a6b695800100jbfw.html
5.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12970&pageno=2
6.
http://8fcm.net/?dongtai/47.html
7.
https://www.sc.gov.cn/10462/c112009/2024/4/19/2cfb994ace5049afbb66fbd6e8110506.shtml
8.
http://47.112.225.86:1980/jingdian/125959.html
9.
https://k.sina.cn/article_7054681012_p1a47de3b400100jsdm.html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道出了青城山与白素贞的不解之缘。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的青城山,不仅孕育了白素贞的传说,更以其深厚的道教文化积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01

道教文化的发源地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青城山古名天仓山。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至于得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山上至今保留有唐开元十八年(730)诏书全文。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在此羽化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天师道的祖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此后,青城山成为,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

02

前山道观:道教文化的载体

青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

建福宫:青城山的起点

建福宫坐落于青城山丈人峰下,今青城山山门前左侧,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也是游览青城山的起点。因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所以唐代开元十二年(724)创建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至今。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南宋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建福宫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1888)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均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

天师洞:道教文化的中心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上清宫:青城山的制高点

上清宫坐落在青城第一峰,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上清宫”匾额为蒋介石1940年手书。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上清宫内有五代前蜀所凿之鸳鸯井、麻姑池。宫后有圣灯亭、东华殿,直上第一峰老君阁。宫左侧玉皇坪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宫前右侧下有天师池、跑马坪、旗杆石、豹谷等古迹。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在此寓居四年多,作画千余幅,留下了麻姑、王母、三丰祖师、张天师、花蕊夫人等画像石刻。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夜宿上清宫,可夜睹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赏瑞雪,奇趣无穷。

老君阁:青城山的标志性建筑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老君阁原为老君亭。于一九九二年秋改亭建阁,历时三载竣工。2008年“5.12大地震”中老君阁被毁坏后又重建。今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石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迁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阁内老君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经许多学者、艺术家和鉴赏家精研,并由青城山道友绘制、塑造而成。老君像高十三米六,连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筑规范,用钢筋水泥浇铸,精铜包里,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老君阁建筑群包括东华殿等处。其中东华殿的一百平方米,长五间,中祀东华帝君,左右龛分祀吕纯阳及锺离权。

03

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天师道,到后来的全真道龙门派,青城山见证了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今,青城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更是一个融汇自然与人文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青城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无论是对道教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单纯想欣赏美景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正如白素贞选择在这里修炼一样,青城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让人流连忘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