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陵委员提案引发关注:脑梗急救知识普及刻不容缓
李晓陵委员提案引发关注:脑梗急救知识普及刻不容缓
近日,黑龙江省政协会议上,李晓陵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普及脑梗急救知识进社区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提案不仅体现了对公众健康的重视,更折射出当前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的紧迫性。
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10万人中就有354人患有脑卒中,且这一数字仍在逐年攀升。更令人担忧的是,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普及脑梗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病后,每延误一分钟,患者治愈率就会显著降低,病死率则显著升高。因此,及时发现、快速送医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识别脑卒中呢?专家推荐使用FAST原则和120原则:
FAST原则:F即face(脸),看看患者嘴歪不歪;A即arm(胳膊),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S即speech(言语),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120原则:1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论);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护车到来之前,让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随意搬动。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急救知识普及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心肺复苏机等急救设备在医院和公共场所的配备率逐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机的配备率正在逐步提高,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相对较低。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地区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台湾的“安妮怎麼了?”团队通过影像传播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广急救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团队不仅开发了系列教学视频,还与学校合作,推动急救教育支持计划,让急救知识真正走进校园、走进社区。
普及脑梗急救知识,需要政府、社区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社区应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讲座和实操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能力;公众则应积极参与培训,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生命无价,预防在先。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推动急救知识普及,为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