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学做东坡肉,你也可以在家试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汤唯学做东坡肉,你也可以在家试试
引用
网易
等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UFL17D055661M9.html
2.
https://blog.csdn.net/2401_84297364/article/details/138723768
3.
https://post.smzdm.com/p/a962vgme/
4.
https://www.sohu.com/a/835194946_121119039
5.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676382-99367376-s
6.
https://www.goodreads.com/questions/4740033-99367376
7.
https://m.xiachufang.com/recipe/107315611/
8.
https://m.xiachufang.com/recipe/107322733/
9.
http://ftkeyu.com/lian_fengdingbin_/85.html
最近,汤唯在《真正的味道》节目中向著名杭帮菜大师学习了正宗的东坡肉做法,让不少观众看得垂涎三尺。作为一道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名菜,东坡肉不仅味道鲜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道经典菜肴的家常版制作方法,让你也能在家轻松复刻出餐厅级的美味。
01
东坡肉的历史渊源
东坡肉最早起源于北宋时期,由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创制。据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因治理西湖有功,受到百姓送猪送酒的感谢。他将猪肉与酒一同炖煮后回赠给民工,由此得名“东坡肉”。
02
家常版东坡肉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 五花肉:1000克(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口感最佳)
- 花雕酒:200克
- 冰糖:80克
- 老抽:1勺
- 生抽:4勺
- 姜:4片
- 清水:200克
- 大葱:3段
- 酱豆腐汁:1勺
制作步骤
- 将五花肉切成方块,用冷水下锅煮开5分钟,捞出后用棉线捆好,防止炖煮时散开。
- 锅中放少量油,加入冰糖炒至深琥珀色,迅速下入肉块翻炒,使每一块肉都均匀裹上糖色。
- 加入所有调料和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待肉皮可以用筷子扎透时,将肉块放入蒸盘,再蒸制15分钟。
- 最后,将蒸好的东坡肉取出,撒上葱花或香菜点缀,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就大功告成了。
03
烹饪技巧
选材是关键:一定要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这样既能保证肉质鲜嫩多汁,又能使口感达到最佳平衡。
焯水去腥:将五花肉放入冷水锅中,加入葱段、姜片和料酒进行焯水,可以有效去除肉中的腥味。
炒糖色:这是决定东坡肉色泽红亮、味道醇厚的关键步骤。一定要用小火慢慢炒,直到糖色变成深琥珀色。
慢火炖煮:保持微沸状态,让肉质在慢火中逐渐变得酥烂,汤汁浓稠,香味四溢。
蒸制:最后的蒸制步骤可以让肉质更加软嫩,入口即化。
04
文化内涵
东坡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出现在逢年过节的家庭聚餐上,是团圆和幸福的象征;也出现在平凡的日子里,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一抹温馨与满足。
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在家守候的亲人,东坡肉总能勾起心中那份最纯粹的乡愁与记忆,让人心生暖意,回味无穷。
现在,你也可以在家尝试制作这道美味的东坡肉了。跟着汤唯一起学习,相信你一定能做出令人赞叹不已的东坡肉来!
热门推荐
道枝骏佑随浪花男子首度来台开唱:从珍珠奶茶到三杯鸡的美食之旅
道枝骏佑:从家庭到《消失的初恋》的成长之路
宝宝体温多少算正常?儿科医生教你正确测量和应对
为什么老年人的体温更低?
不同年龄段体温差异揭秘:儿童、婴儿和老年人有何不同?
你知道吗?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体温竟然不一样!
吃冬瓜能“保健”?这几类人慎吃!
冬瓜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这5类人要当心
北海南宁4日旅游
大明宫遗址公园一日游攻略:60元门票畅游千宫之宫
解锁大女主经商赛道,赵露思表演版图扩张中
国产剧还在批量制造“赵露思”?
村支书教你搞定村民沟通
村支书的领导力秘籍:服务意识才是王道?
渐进超负荷:俯卧撑训练的科学方法与意志力培养
俯卧撑训练计划,让你轻松get马甲线
哈佛研究证实:俯卧撑真的护心!
退休教师再就业,焕发第二春
退休教师再就业:现状、趋势与案例分析
退休教师投身职业教育:李光才的教育情怀与坚守
退休教师再就业:社会意义与挑战
剑锋金命的感情世界:理性与激情的交织
剑锋金命人的爱情秘籍:从年少到晚年的情感之路
剑锋金命:如何运用性格优势处理复杂关系
生日尾数里的玄机:从易经到生命灵数的解读
俯卧撑挑战:提升意志力的秘密武器
俯卧撑常见错误及正确姿势详解
俯卧撑让你远离肩伤困扰
为爱护肝脏,这5个良好习惯你值得实践,共享肝脏逐日变好
在番禺沙湾,越来越多“10后”正从兴趣班走向“非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