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名字中的“复旦”是什么意思?来涨知识了
复旦大学,名字中的“复旦”是什么意思?来涨知识了
复旦大学,这所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名“复旦”二字究竟有何深意?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段跨越百年的文化传承。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秉持“教育救国”理念创办,是中国第一所由国人自主创办的高等院校。自创立以来,复旦大学历经沧桑,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
在历史的长河中,复旦大学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1917年,复旦公学正式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抗战时期,面对国家危难,复旦大学毅然内迁至重庆北碚,坚持办学不辍。1941年,学校改为国立复旦大学,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和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
“复旦”二字,蕴含深远。其名取自《尚书大传》之《虞夏传·卿云歌》篇:“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此句以日月之光辉比喻时光流转、光明不息,寓意深远,恰与复旦大学之精神内核相契合。寄托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深切期望。
“复旦”二字,字面意为日月光明照耀,日复一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之永恒。追溯其历史背景,复旦大学前身为复旦公学,由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于1905年创办,意在“恢复震旦学院”并寄托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宏愿。震旦,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之一,亦含东方日出之地之意,马相伯先生以此命名,不仅表达了对中华文化之传承与复兴的期许,亦彰显了其教育救国的伟大抱负。
“复旦”之名,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与纪念,又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展望。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复旦人前行的道路,引领着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科学的殿堂里攀登。复旦大学,以“复旦”为名,不仅是对自身办学理念的坚守与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支持与不懈追求。
本文原文来自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