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水警携手西山科普,共建绿美滇池
昆明水警携手西山科普,共建绿美滇池
昆明市滇池边,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正在举行。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昆明水警)联合西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了一场结合科技与生态的定向越野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和师生参与。
科普创新:无线电定位技术助力环保
活动以“无线电定位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定向越野的形式,让参与者在寻找目标点的过程中,学习滇池生态保护知识。昆明水警的警官们现场讲解了无线电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并演示了如何利用该技术监测滇池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
“通过低功耗定位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滇池的水质变化,及时发现污染源,为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昆明水警的技术人员介绍道。这种将高科技应用于环保监测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互动体验:让环保知识更接地气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科普互动环节,包括环保知识问答、模拟水质检测等。参与者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分,最终兑换精美礼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环保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以前总觉得环保离我们很远,今天通过活动才发现,原来保护滇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道。
科技赋能:滇池保护的智慧化之路
近年来,昆明市在滇池保护治理方面持续发力。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介绍,通过AI智慧鸟类观测系统,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滇池周边17种水鸟,为评估湿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实施了多项科技规划项目,包括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推动滇池水质从劣Ⅴ类好转为Ⅳ类,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减轻为中度富营养。
联合行动:共筑滇池生态屏障
此次活动得到了多家单位的支持,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云南省科技厅积极对接中科院昆明分院、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等单位,共同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作。
目前,滇池保护治理已形成涵盖40余位院士和知名专家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多个创新发展平台,如清华大学-昆明滇池高原湖泊联合研究中心、云南(昆明)刘永定院士工作站等,致力于攻克高原湖泊生态修复等技术难题。
未来展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滇池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西山区科协负责人表示。未来,昆明市将继续推进科技与环保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创新性的生态保护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普活动,更是一次科技与环保的完美结合,展现了昆明市在滇池保护治理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通过多方联动,昆明正努力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