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州古民居营造技艺传承:孙统义与户部山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州古民居营造技艺传承:孙统义与户部山的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880.html

徐州古民居营造技艺是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木、石、瓦、油漆、彩画、脊兽砖瓦烧制六类技艺,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营造体系。本文将带您走进户部山,探寻徐州古民居的历史魅力,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统义的匠心故事。

自徐州市中心向南,蝉鸣声声,树影葱茏。一路行至户部山脚下,逐级而上,井巷人家豁然开朗,眼前的景象宛若一幅陈年水墨。

户部山地势高耸,山围其中,是久负盛名的黄金宝地。站在户部山上远眺,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漫步青石板路,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檐廊回转处尽显徐州古建筑风貌。

清乾隆年间,崔氏家族由吕梁城头村移居户部山。清道光年间,崔氏后人崔焘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奉旨扩建宅院。几百年后,经过修缮的崔焘故居重现世人眼前,它承载着诸多时代印记,反映了徐州的地理环境与人文风貌,体现着一代匠人的工艺水平和建筑风格。

一位老人行走在古老宅院里,他的思绪时常被建筑细节牵引,他叫孙统义,是“车村帮”的弟子与第五代传人。孙统义长期从事古建保护和修复工作,现为徐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古民居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孙统义入选第五批江苏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春生夏长,在城市街巷中游走,稍不经意就能从木门铜锁、飞檐砖雕里邂逅历史,触碰到心底最柔软的牵绊。“入行60多年了,崔家大院是我修缮中最满意的作品。修复这座古宅,就如同参与了一段历史。历代工匠的汗水凝聚其中,同这座院落一直延续下去。”拂去岁月灰尘,重现当年光彩。每当空闲时,孙统义喜欢以游客的身份到户部山走一走、看一看。

2000年,孙统义接手户部山古民居修缮工作。触碰到破损砖墙、残缺屋脊的一瞬间,他感觉到心中泛起从没有过的惋惜之情。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场所,更是连接人与城市与历史的精神纽带,户部山古建筑最具徐州代表性的,恢复其原本的“容貌”刻不容缓。从建筑结构到屋脊装饰,每个细节都不容马虎。为做到修旧如旧,孙统义查阅古籍,跑遍徐州各个县市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走进院落,各种异兽端坐于屋脊之上,有的张大阔口,好似在仰天长啸;有的嘴部紧闭,好似在眺望远方。这些异兽唤作插花兽,作为一种装饰象征着房主的社会地位。插花兽之下屋脊缓缓翘起,有着自己协调的角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徐州人直率豪爽,因此建筑的整体风格更加粗犷、豪放、拙朴、大气。

修旧如旧,四个字看似简单,在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的同时,重现其独特的“语言”要下极深的功夫,这些建筑终将汇聚成一首古老的歌谣,在这片土地上回响绵延……

存乎志、良于行。为保护、修复古建筑,78岁的孙统义仍然坚持以师带徒,传承技艺,每当行业淡季或者农闲时,他便在工坊内空出一间房间作为教室,亲自为工人授课、解惑,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即使现代建筑再智能,人们也割舍不下对古代建筑的向往。2020年初雪那天,矿大南湖校区的“网红校门”——三开朱漆宫门成为打卡热门景点。庄严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灰色玻璃瓦屋面、傲然矗立的四根大红漆柱,气势恢宏又不失典雅。这是孙统义之子孙继鼎的作品。

地域传统建筑及其工艺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的古建筑有自己独特文化的符号,它们是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与这片土地相生相长。

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昨日繁华大多已成故事,留下古建筑群,穿过时光与地域,凝结历史与审美,与巧夺天工的营造技艺一起,构建出徐州古城两千年的历史隧道,绘就出美轮美奂的城市天际线。

本文原文来自古建中国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