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麻章区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的典范
湛江麻章区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双赢的典范
在广东湛江麻章区,一片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作为我国大陆沿岸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湛江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这片珍贵的生态系统,还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新路径。
科学规划引领生态保护
2023年,湛江正式印发《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完成红树林营造2813公顷的任务。为确保目标实现,湛江将任务分解到四大片区,并创新性地将红树林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12月审议通过《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条例》,成为全省首个针对红树林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同时,省林业局同意从2024年开始统筹省级资金,支持湛江建立红树林专职护林员队伍,首批将安排66名专职护林员。
创新举措推动生态修复
科技创新是湛江红树林保护的一大亮点。2022年4月,湛江湾实验室成立粤西首家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专门从事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同年5月,麻章区金牛岛被选为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的长期定位观测基地。
“种养耦合模式”是湛江探索红树林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通过在红树林种植区域合理布局养殖区域,既能保护红树林,又能发展养殖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目前,已初步筛选出桐花树、红海榄等6个适种红树品种和近20个适养水产品种。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9年以来,湛江已完成红树林造林1345.5公顷,占总任务的47.8%,完成红树林修复1553.03公顷,占总任务的113.4%。在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546公顷的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已获得中央资金3亿元支持。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现有13个红树品种,包括桐花树、红海榄、白骨壤等,还吸引了大量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当地村民反映,现在鸟类不仅数量增多,胆子也变大了,即使人靠近也不轻易飞走。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麻章区积极探索“红树林+”生态产业化模式,推动红树林碳汇经济和生态旅游发展。在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当地建设了科普基地、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完善了停车场、栈道等基础设施,并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为游客提供服务。
同时,麻章区还打造了“湖光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将金牛岛红树林与周边5个行政村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25公里的旅游环线。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提升了红树林的知名度,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未来展望
随着《湛江市红树林营造工作实施方案》的推进,预计到2024年底,湛江四大片区将完成不少于1800公顷的红树林营造任务。同时,湛江还将继续推进红树林碳汇交易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湛江麻章区红树林的保护实践,不仅为我国红树林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全球红树林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这片“海上森林”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