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致远舰最新考古揭秘:英雄邓世昌的最后时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致远舰最新考古揭秘:英雄邓世昌的最后时刻

引用
新华网
5
来源
1.
http://sd.xinhuanet.com/20241222/619d83c7da274da79e3ed203707f4e0c/c.html
2.
http://www.uch-china.com/content.thtml?cid=939
3.
https://wap.ycwb.com/2024-06/28/content_52773937.htm
4.
http://www.jiawuzhanzheng.cn/paper/zhouchunshuijiawuchenjianxilieyizhijijinxiandaichenjianshuixiakaogu
5.
http://www.qb.gd.gov.cn/jrqx/content/post_1249200.html

2015年,在辽宁丹东附近的黄海海域,一艘沉睡了120多年的战舰终于重见天日。当两件带有“致远”篆书字样的白瓷餐盘被潜水员从海底泥沙中缓缓取出时,人们终于确认:这艘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沉没的北洋水师名舰——致远号巡洋舰,终于被找到了。

致远舰的发现,不仅为这段悲壮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见证,更揭开了一个困扰史学界多年的谜团:这艘在甲午海战中表现英勇的战舰,究竟是如何沉没的?

沉没之谜:鱼雷还是炮火?

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在弹药耗尽、舰体受损的情况下,由邓世昌指挥全速冲向敌方旗舰吉野号,意图与敌同归于尽。关于其沉没原因,传统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被日军鱼雷击中,另一种则认为是遭炮火攻击所致。

然而,最新的考古发现为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新的答案。考古队员在舰体内发现了完整的炮弹和鱼雷引信。如果致远舰是被鱼雷或炮弹击中,这些易爆品很可能会被引爆。此外,通过对水下沉舰的现状分析,整个舰底是比较完整的,没有被鱼雷撕裂的痕迹。

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解释:致远舰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多处受创,严重向右倾斜,左侧螺旋桨甚至露出了海面。这种情况下,舰体倾斜导致舱内进水,最终无法维持漂浮状态而沉没。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历史文献的支持。镇远舰军官曹嘉祥、饶鸣衢在战后的呈文中就曾提到:“譬如‘致’‘靖’两船,请换截堵水门之橡皮,年久破烂而不能整修,故该船中炮不多时,立即沉没。”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致远舰是在最后的冲锋途中,因锅炉爆炸而沉没。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教授姜波指出,从发掘到的穹甲上显露出的外翻迹象,可以推断是锅炉爆炸的结果。在最后的冲锋途中,致远舰的航速超过了动力上限,强排风导致锅炉压力过大而发生剧烈爆炸,舰体因而迅速沉没。

甲午海战的新细节

除了揭示致远舰的沉没原因,水下考古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甲午海战的新细节:

  • 各舰发现大量未击发的炮弹、子弹,说明海战失利并非源于弹药短缺
  • 对弹药成分分析表明黑火药占比远多于颗粒棉火药,弹药杀伤力不足是导致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 钢板及木材上残留的火烧痕迹、殉爆弹药等,证实了军舰在交战时中炮起火,展现了甲午海战惨烈及北洋官兵英勇抗敌的无畏精神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甲午海战的认知,也为研究近代造船技术、武器装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致远舰考古发现的意义

致远舰的考古发现,不仅是对一段悲壮历史的见证,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历史真相的还原:通过实物证据,澄清了致远舰沉没原因等历史争议,为研究甲午海战提供了新的依据。

  2. 技术进步的推动:在考古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针对大型钢铁沉舰的水下考古方法,包括GPS定位抽沙、水下声呐三维重建等,推动了水下考古技术的发展。

  3. 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保护措施,为类似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4. 爱国主义教育:致远舰及其官兵的英勇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致远舰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段充满悲壮色彩的历史。它不仅是一艘战舰的残骸,更是一段民族记忆的载体,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实物证据,我们得以更准确地还原历史真相,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