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夺冠背后:家人的尊重和陪伴助她实现梦想
孙颖莎夺冠背后:家人的尊重和陪伴助她实现梦想
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收官,创下境外参加奥运会夺金新纪录。在这些闪耀的冠军背后,不仅有国家的培养,更有家庭的默默支持。让我们走近奥运冠军孙颖莎,了解她背后的家庭故事。
7月27日至8月10日,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上经历了14场比赛、61局较量,最终交出2金1银的优异答卷。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在巴黎奥运会闭幕式上,她作为运动员代表之一,与来自各大洲的运动员一起吹灭了奥运圣火,为球迷和网友带来了惊喜。
孙颖莎1999年11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基层国税干部,爷爷奶奶是地道的农民。这个家庭与体育运动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小颖莎从小就表现出对乒乓球的浓厚兴趣。妈妈高君敏回忆说,小颖莎刚懂事时非常喜欢看乒乓球节目,并且总喜欢学着电视里运动员的样子做挥拍动作。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妈妈给她买了一个球拍,小颖莎拿到球拍爱不释手:“妈妈,我喜欢玩这个。”
孙颖莎上学后,父母把她送到了和平西路小学。由于工作繁忙,父母经常加班,就把她送到了学校的乒乓球队。这样,孙颖莎放学之后可以不用走出校门,直接前往球队参加训练。父母也没有期待她在乒乓球上有所成就,只是希望她能锻炼身体。然而,孙颖莎对乒乓球的痴迷远远超乎父母的想象。由于忙,父母周末也没有时间带她出去玩,但她从不哭闹,一到周末就默默收拾好装备前往学校练球。
在启蒙教练陈晓琳看来,球感好是孙颖莎的最大天赋。她回忆,孙颖莎上第一节课时颠球只颠了5到10个,结果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已经能颠100多个了。这是她从教多年来遇到的唯一一个对球有如此之高掌控力的孩子。练打单球时,教练说一人拿3个球,她会往兜里多放一两个,如果有球正好掉在她脚边,她会赶快捡起来,再多打一个。因为喜爱打球,孙颖莎每次都是球馆要熄灯了才走,训练从不偷懒。高君敏说,孙颖莎除了平常时间练球,假期也不放松:“孩子每天上午3个小时,下午3个小时练球,雷打不动。”
9岁时,孙颖莎参加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夺得团体、女单冠军。10岁时,她进入河北省队。此后的多年间,她在省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集训时,孙颖莎跟教练说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我喜欢张怡宁姐姐,我长大后要像张怡宁姐姐那样当世界冠军。”2015年,孙颖莎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成功进入国家二队。2017年1月,她又从比赛中脱颖而出,跻身女子乒乓球一队。
2017年6月18日,孙颖莎去东京参加日本乒乓球公开赛。赛前,妈妈叮嘱她正常发挥,不要有压力,展现自己就行。可真到了比赛时,妈妈还是忍不住替女儿紧张。比赛当天,高君敏和莎莎的姥姥姥爷一起观看比赛。第一次亮相的孙颖莎一鸣惊人,爆冷获得了女单和女双两块金牌,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球星,被球迷们称为“小魔王”。喜讯传来,相较于孙颖莎的淡定,全家人激动得无以言表。那一年,孙颖莎仅仅17岁。
2021年7月29日,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开打,孙颖莎不负众望,以4∶0击败伊藤美诚,让国乒队的球迷都松了一口气。在后来的乒乓球团体赛中,孙颖莎又一次击败伊藤美诚,为中国女队夺得团体冠军争得了宝贵的1分。孙颖莎和伊藤美诚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两次对决令观众酣畅淋漓又热血沸腾。国乒女队主教练李隼赞扬孙颖莎是那个“在国乒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赛场上,孙颖莎是霸道、灵活、所向披靡的“小魔王”,可在家人面前,她依然是个孩子,习惯跟父母及时汇报一些事情:“妈妈,我上飞机了”“妈妈,我们今天回国,因为天气不好,原定中午的航班延后了”。因长年在外训练、比赛,莎莎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很少。高君敏透露,他们对女儿的爱更多体现为在她实现自己乒乓梦想的道路上无条件支持和陪伴她。
东京奥运会赛事结束,莎莎发了一条简洁的信息给妈妈:“妈妈,我会继续努力。”高君敏和丈夫第一时间回复女儿:“在我们心中你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永远陪着你。”女儿在奥运会期间沉稳出色的表现,父亲孙东明看在眼里。他为女儿骄傲,也为曾向女儿隐瞒奶奶去世的消息而倍感心酸:“2021年4月,她奶奶因病在故城老家去世。当时莎莎正在封闭训练备战奥运,我们怕影响她,所以一直隐瞒着这个消息。3个多月,莎莎训练得很辛苦,每次她打电话回来问候家人,我们都会绕开奶奶这个话题。幸好她不负众望为国争光,这也算是对奶奶最好的慰藉。”
8月11日,孙颖莎在社交平台晒照总结巴黎奥运会,她写道:“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而她首先感谢的,就是一路陪伴的家人。”正如她的母亲高君敏曾说:“我们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她难过的时候,我们当好她坚强的后盾,她专心投入的时候,我们就在身后默默支持她。”
祝贺“小魔王”孙颖莎!祝福一路陪伴的一家人!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