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师生健康?
疫情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师生健康?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警告显示,马尔堡病毒、猴痘以及最新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暴发正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仅在2024年内,全球已发生17起危险疾病疫情,这些疫情不仅揭示了现有疫情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也凸显了全球应对疫情暴发方面的准备不足。
在中国,新冠疫情同样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数据,2024年11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35例、死亡病例11例。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6.3万至8.7万之间波动。从病毒变异情况看,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其中JN.1系列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
面对疫情挑战,教育部迅速行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指导意见》提出了9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开放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制定在线教学实施方案、保证在线学习质量等。截至2024年2月,教育部已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同时,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也全天候开放,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
为确保在线教学质量,教育部要求高校将慕课教师以及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任课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并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同时,强调要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在线教学安全平稳运行。
在校园疫情防控方面,各地学校严格落实“十严格”措施,包括压实防控主体责任、落实技术方案、加强校园管理、做好应急准备等。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校门出入管理,严格防范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国家疾控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提出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十要义”,涵盖学生、家长、校园和社区四个方面。例如,学生每天应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学校需改善照明条件和体育环境,社区则应设立健康科普专栏,普及科学用眼、体育锻炼和肥胖防控知识。
然而,线上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学生需要适应自主学习模式,网络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如何确保在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平衡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关系,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教学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通过五项重点工作,包括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备好突发性疫情应急处置等,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及学教质量。同时,“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在线学习体验,也加强了校园卫生服务能力,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接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