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套路深,这些防范要点请收好
贷款诈骗套路深,这些防范要点请收好
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他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银行贷款专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以提供低息贷款,并要求添加微信详谈。在对方的诱导下,这位网友先后支付了“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共计5万元,但最终并未获得任何贷款。当他意识到可能被骗时,对方已将其拉黑并失联。
这个案例揭示了当前贷款诈骗的猖獗态势。据统计,电信网络诈骗中,虚假贷款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受害者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和防范贷款诈骗。
贷款诈骗的主要类型和常见手法
贷款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以下几种手法进行诈骗:
极低利率诱惑:诈骗分子会声称提供远低于市场水平的贷款利率,如“年利率1%”等,吸引急需资金的人上钩。
超高额度承诺:承诺无需任何条件即可获得高额贷款,如“无需抵押,当天放款50万元”。
提前收取费用:在放款前要求支付各种名目的费用,如“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
假冒银行网站或APP:制作与正规银行极其相似的虚假网站或APP,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电话或短信诈骗: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以“贷款审批需要”为由索要个人信息。
社交媒体广告: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虚假贷款广告,利用高额度、低利率等话术诱骗用户。
如何防范贷款诈骗
面对贷款诈骗的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核实机构资质: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或有资质的网贷平台,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信息。
不轻信电话和短信:银行或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提供账户密码或验证码。
贷款前不付费:正规贷款机构在放款前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要求提前付费的都是诈骗。
仔细阅读合同:签订贷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注意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多方咨询:在申请贷款前,可向亲友或专业人士咨询,避免盲目决策。
警惕高息诱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超高收益的承诺保持警惕。
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不慎遭遇贷款诈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保存证据:保留所有与诈骗相关的通讯记录、转账凭证、合同等证据。
立即报警: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详细情况和证据。
冻结账户:如果涉及资金转账,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
寻求法律帮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维权途径和法律救济手段。
通知亲友:告知亲友,防止诈骗分子利用已获取的信息进一步行骗。
贷款诈骗不仅会导致个人财产受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提高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在面对贷款需求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判断,选择正规渠道,远离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