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产蛋技巧:科学喂养让鸡多下蛋
秋冬高产蛋技巧:科学喂养让鸡多下蛋
秋冬季节是鸡蛋生产的高峰期,但也是挑战期。为了帮助养殖户提高产蛋率,本文将从环境控制、饲料管理、健康管理以及生产计划四个方面,介绍八个实用技巧。
环境控制:温度、湿度与通风
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大,合理的环境控制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根据晟兴科技集团环控专家李东的建议,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控制: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需要保持鸡舍温度在适宜范围内(15-25℃)。可以通过调整通风小窗的开启程度来平衡温度。例如,在养殖中前期,如果后端温度偏低,可以适当关小后面的小窗;在后期,如果前端温度低,可以关闭前面几个小窗。
湿度管理:秋冬季节湿度较低,需要保持鸡舍湿度在50-70%之间。可以通过喷雾加湿或放置水盆等方式增加湿度。
通风量调节:合理的通风量可以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但要避免通风过量导致鸡群受凉。在秋冬季节,建议采用最小通风量策略。例如,北方冬季,一台风机的通风参数在0.4-0.45立方米每公斤每小时,既能满足肉鸡生长需要,又能节省燃料。
负压设置:负压值应根据鸡舍构造和外界温度来设定。在-10至+5度之间,负压值应保持在10-15pa,有利于空气排出舍外。
饲料管理:高蛋白、高氨基酸牧草的应用
秋冬季节需要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高蛋白、高氨基酸的牧草,如苎麻1号蛋白牧草,可以改善肉质,减少疾病。
高蛋白牧草:苎麻1号蛋白牧草的干料粗蛋白含量高达23%,是名副其实的高赖氨酸含量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可以将其切碎后直接投喂或添加到配合饲料中。
合理配比:在配合饲料中加入8%-10%的苎麻1号蛋白牧草粉,可以取代部分菜籽饼、统糠和麦麸。与专喂配合饲料的仔鸡相比,60天内增质量相近,料肉比3.3∶1,每生产1.0kg 肉成本减少0.8 元,差异极为显著,且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与土家鸡口感近似。
健康管理:疫病防控与密度控制
秋冬季节是疾病高发期,需要加强健康管理:
疫病防控:定期进行鸡舍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注意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合理密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一般建议每平方米饲养3-4只成年蛋鸡。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产蛋率和蛋品质量,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生产计划:合理安排产蛋周期
结合“蛋周期”理论,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产蛋高峰与价格周期匹配:了解鸡蛋价格周期规律,合理安排蛋鸡的生产计划,使蛋鸡的产蛋高峰与价格上涨周期相匹配。
适时淘汰与更新鸡群:根据鸡蛋价格和蛋鸡的生产性能,适时淘汰老龄蛋鸡,更新鸡群。一般蛋鸡在产蛋16个月左右时,产蛋率会明显下降,此时如果鸡蛋价格也不理想,可以果断淘汰这批蛋鸡,引进新的鸡苗,优化鸡群结构。
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科学管理,养殖户可以有效提高秋冬季节的鸡蛋产量,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