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同古城墙的新生:一位市长的坚持与担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同古城墙的新生:一位市长的坚持与担当

引用
网易
11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OE28Q00552C8M0.html
2.
https://www.sohu.com/a/815538413_121458149
3.
https://www.sohu.com/a/846010255_120093223
4.
https://www.sohu.com/a/817748735_121118979
5.
https://www.sohu.com/a/793219434_121873745
6.
http://sx.people.com.cn/n2/2024/1225/c189134-41086483.html
7.
https://www.dt.gov.cn/dtszf/sidasaidao/202412/547a5780c1fa444b82c7b800edb3fca5.shtml
8.
http://www.archidogs.com/original/gyinfo/2583.html
9.
https://zh.wikivoyage.org/wiki/%E5%A4%A7%E5%90%8C
10.
https://www.dt.gov.cn/dtszf/sxyw/202411/5f38594e5f50454bb32a56a758a2b8da.shtml
11.
http://www.sxhhy.com/study/8513.html

大同古城墙,这座承载着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宏伟建筑,如今已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标。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城墙能够重现昔日辉煌,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的努力——他就是曾任大同市市长的耿彦波。

01

历史的见证

大同古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大同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城墙周长6.5公里,高14米,底宽18米,顶宽12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之一。城墙上建有城楼、角楼、望楼等附属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妙。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古城墙逐渐破败。城墙上的砖石脱落,城楼残破,部分地段甚至出现了坍塌的危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亟待一场彻底的修复。

02

“一轴双城”的构想

2008年,耿彦波履新大同市长。这位以“拆”和“修复文物”闻名的官员,面对这座破败的古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一轴双城”规划:以御河为界,西边是古香韵味的旧城,东边是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城区。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耿彦波亲自走访每一处工地,了解工程进展。他常常头戴安全帽,一身土,两脚泥,穿梭在施工现场。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他多方筹措,最终筹集到600多亿元用于古城保护与修复。

03

争议与坚持

耿彦波的修复计划并非一帆风顺。大规模的拆迁和修复工程让部分市民感到不满,有人甚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耿拆拆”。面对质疑,耿彦波坚定地说:“我选择的是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

在他的坚持下,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工人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对城墙进行加固和修复。城砖、城楼、角楼等建筑元素被精心复原,力求重现明代城墙的原貌。

04

文化的复兴

2012年,大同古城墙全面合拢,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终于重现昔日辉煌。修复后的古城墙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成为大同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

如今,登上古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大同古城的风貌。城墙脚下,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商业街区;城墙之上,是古朴典雅的城楼和角楼。这种古今交融的景象,正是耿彦波“一轴双城”规划的生动体现。

05

传承与展望

大同古城墙的修复,不仅是一项文物保护工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实践。它让大同市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城市,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都的魅力。

如今的大同古城墙,已经成为大同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它不仅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更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座见证了中国北方历史变迁的古城墙,正在以全新的姿态,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