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高举教授教你用心理学改善人际关系
曹高举教授教你用心理学改善人际关系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功至关重要。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高举教授认为,改善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运用心理学原理。他指出:“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这与心理学家舒茨的三维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认为个体存在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和感情。本文将结合这些理论,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在定向阶段,个体通过注意和选择来初步沟通;情感探索阶段则涉及发现共同情感领域;情感交流阶段开始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最终,在稳定交往阶段,双方实现深层次的心理相容。
改善人际关系的三大原则
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重视与支持。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接纳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表达真诚的欣赏和认可。
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个体期望在交往中获得的价值大于付出,至少要达到平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为了保护自我价值,我们需要学会设定界限,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界限。
实用技巧
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乐于交往、敢于交往、善于交往。这需要我们克服社交焦虑,培养自信、热情、谦虚等良好品质。
学会有效沟通:倾听比表达更重要。研究表明,有效的倾听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还能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
掌握非暴力沟通技巧:非暴力沟通强调表达感受而非评判,这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处理冲突: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学会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冲突,这包括识别和管理情绪、寻找共同点、以及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培养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更容易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感恩:感恩能增强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一项研究发现,经常表达感激之情的人不仅更快乐,而且与他人相处得更好。
保持个人边界:健康的界限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能保护我们的自我价值,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关系。
学会道歉:真诚的道歉能修复受损的关系。研究表明,能够及时道歉的人往往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幽默感:幽默是缓解紧张气氛、增进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适度的幽默不仅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还能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亲近。
保持积极态度:积极的心态能吸引更多的朋友。研究表明,乐观的人往往拥有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运用这些心理学原理和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网络。正如曹高举教授所说:“不试图纠正来访者的问题,而是躬身入局,与来访者一起面对他的问题。”这种态度不仅适用于心理咨询,更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