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热映,襄阳古城墙成打卡圣地
《满江红》热映,襄阳古城墙成打卡圣地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襄阳古城墙再次成为热门旅游景点。特别是临汉门城门洞里的“岳”字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这些“岳”字砖虽然并非岳飞所留,但它们见证了襄阳城墙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襄阳古城墙不仅是一道历史遗迹,更成为了人们感受民族英雄精神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襄阳古城墙: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
襄阳古城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历经多次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略呈正方形,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
城墙上刻有“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历程。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体现了明代的汉族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字砖:历史真相与文化传承
临汉门城门洞里的“岳”字砖成为了近期的网红打卡点。这些砖块上刻有“岳”字,但并非岳飞所留,而是明代城墙修缮时所刻。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即震华门),连同原有四门(详见《县城集镇》部分),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
六个城门(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东长门曰“震华”)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
旅游打卡热潮:古城墙的新时代活力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襄阳古城墙再次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游客们纷纷前来打卡,特别是临汉门城门洞里的“岳”字砖,成为了热门景点。这些“岳”字砖虽然并非岳飞所留,但它们见证了襄阳城墙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襄阳古城墙不仅是一道历史遗迹,更成为了人们感受民族英雄精神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白天,游客们登上城墙,俯瞰全城,感受古战场的雄浑气势;夜晚,古城墙被灯光装点得格外美丽,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繁华夜市。
文物保护:让历史传承永续
然而,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文物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据媒体报道,有游客在城墙上刻字留念,甚至有餐饮商户在城墙上挖洞排废油烟。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对此,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1年开始,这段城墙实行“外墙内室”的商业运营模式,外围是城墙,内部为商用,投资方拥有40年使用权。由于修建时,没有设计通风系统,经营户便开始“凿墙打洞”。该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曾到场调查,对商户进行教育,但效果甚微,他们已向上级反映此事。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古城墙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我们应当在欣赏其历史价值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历史传承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