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上的春节热点: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小红书上的春节热点: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春晚)期间,小红书平台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热潮。据统计,今年春晚相关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总互动量超过14亿,产生了622个热聊话题,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传统文化元素成为讨论焦点,展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新表达。
李子柒:13项非遗技艺的惊艳亮相
在春晚开场表演《迎福》中,李子柒携13项非遗技艺亮相,成为当晚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她的舞台造型融合了蝴蝶元素,巧妙展现了多种非遗技艺,集结成一套绚烂的服饰,诠释传统文化之美。
其中,李子柒的华服染色部分由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荣华与李子柒共同打造。黄荣华被誉为“中国天然染第一人”,40年来,他上高山、入深林,以天然植物还原出千余种传统中国色。
李子柒的服饰还融合了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这种技艺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复杂的织造工艺闻名。此外,服饰上的璎珞采用绳结技艺制作,而北京绢花、青神竹编、英山缠花、扬州绒花等非遗元素也巧妙融入其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栋梁》:建筑文化的创新演绎
凤凰传奇演唱的《栋梁》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题,通过虚拟现实与数字孪生技术展现了12座古建筑瑰宝。这个节目在不到3分半钟的时间里,带着观众跨越1000多年,穿梭了十二座中国古建筑瑰宝: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独乐寺观音阁、奉国寺大雄殿、隆兴寺摩尼殿、孔庙奎文阁、开元寺钟楼、光岳楼以及北京中轴线上太和殿、祈年殿、钟楼、鼓楼。
幕后的创作主体——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团队,与总台导演团队共同策划、创作的节目《栋梁》,以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测绘手稿为线索,围绕蕴含古代匠人智慧的榫卯结构,以及宋代李诫的建筑巨著《营造法式》,展开了中国建筑叙事。
设计团队表示,节目能够达到的效果是:当观众在任何一帧暂停,呈现的建筑信息都表达得精准、出处真实。这档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不仅是对中国古建筑美学的礼赞,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复兴与时尚创新表达。
《秧BOT》: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创意舞蹈《秧BOT》将东北秧歌与机器人结合,展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节目中,16个宇树科技H1机器人与新疆艺术学员共同演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退场时舞蹈演员推着机器人下台的场景,被网友调侃为“机器人太奶”,这一幽默场景迅速走红,成为春晚最大的乐趣之一。
小红书上,用户对《秧BOT》的讨论热度持续升温。一些用户将其带入人类视角进行辣评,甚至发起模仿挑战,相关热榜内容获得了29.3万的点赞。用户纷纷表示,“既然机器人可以,我们也可以”。
小红书: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平台
小红书作为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通过春晚热点展现了其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平台不仅记录了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还通过直播、笔记分享等形式,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化、互动化的方式呈现。
在小红书上,用户对传统文化的讨论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欣赏,而是深入到技艺细节、历史渊源等层面。这种深度互动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2025年春晚与小红书的联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传统文化正在以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则为这种创新表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碰撞,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