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武夷山大红袍: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武夷山大红袍,这颗“茶中明珠”正以其独特魅力,照亮闽北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武夷山茶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税收2.1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涉茶乡镇10个、村113个,涉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农民人均收入中的50%来自茶叶。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武夷山市以大红袍为引领,创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提升茶叶品质
在武夷山市,一场“科技革命”正在茶园悄然展开。福建南平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诞生地,武夷山市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助力茶产业升级。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廖红教授带领团队推行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通过茶豆、茶菜套种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提升了茶叶品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也是武夷山最早的科技特派员之一。他不仅传授制茶技艺,还编写教材免费发放,帮助茶农提升种植和加工水平,真正把茶树变成了“致富树”。
创新营销,拓宽增收渠道
2024年11月,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农拍卖会吸引了众多关注。25件优质茶叶拍品全部成交,部分拍品溢价率超100%。这场拍卖会不仅展示了武夷山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更为茶农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来自武夷山本地的茶业类目达人吴孝忠通过竞拍获得优质茶品后,计划通过直播平台分享给更多茶友。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为传统茶产业插上了科技翅膀,让茶农足不出户就能把茶叶销往全国。
茶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巧妙地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大型实景山水剧《印象大红袍》自2010年公演以来,已演出超过6000场,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据统计,仅2024年暑期期间就吸引了28万名观众前来观看。
除了观赏演出,游客还可以深度体验茶文化:在茶园中亲手采茶,在制茶车间学习制茶工艺,在茶艺表演中感受茶道之美。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大红袍,进一步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
品牌建设,提升产业价值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武夷山市通过举办首届老袍节、开发茶文创商品等方式,不断提升大红袍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当地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如猴牌老袍庄园专注陈年大红袍的生产与研究,推出了15年存储的陈年大红袍,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如今的武夷山大红袍,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成为了集文化、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也推动了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和品牌建设的持续加强,这颗“茶中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