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藤野先生与鲁迅:一段跨越时代的师生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藤野先生与鲁迅:一段跨越时代的师生情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7%A4%E9%87%8E%E4%B8%A5%E4%B9%9D%E9%83%8E/148644
2.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422826/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V3GAOE0553E8RS.html
4.
https://www.archives.tohoku.ac.jp/luxun/cn/story/
5.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910/c404063-40317260.html
6.
https://www.yasong.net/69314.html
7.
https://www.kemingbaike.com/baike/2024101250161.html
8.
https://www.archives.tohoku.ac.jp/luxun/cn/
9.
https://m.qidian.com/ask/qskmilwgtur
10.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B2%81%E8%BF%85
11.
http://www.jpchinapress.com/static/content/WH/2024-06-23/1254446010043219968.html

1904年,一个普通的秋日,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学子踏入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门。他就是周树人,后来以“鲁迅”之名闻名于世。在这里,他遇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恩师——藤野严九郎。

01

严谨治学的良师

藤野严九郎出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自幼学习汉学。他于1892年进入爱知医学校(今名古屋大学前身)学习,并在毕业后留校担任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藤野获得医生资格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深造一年。1901年,他应聘至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东北大学前身)任解剖学讲师,时年仅27岁。

在仙台医专,藤野负责一年级解剖学理论教学及二年级解剖实习等课程。他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偏见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鲁迅。据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经常仔细批改他的讲义,用红笔纠正解剖图上的错误,甚至连文法的错误都一一订正。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鲁迅深感敬佩。

02

一段改变人生的相遇

鲁迅之所以选择仙台医专,是因为他希望远离当时东京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堕落和迂腐风气。在仙台,他成为了该校首位外国留学生。鲁迅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总是坐在教室的前排,专心听讲。藤野先生对这位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格外关注,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还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支持。

然而,鲁迅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并不顺利。一次课堂上放映的日俄战争幻灯片深深触动了他。画面上,中国人因被指为俄国间谍而遭处决,而围观的同胞却表现出麻木不仁的态度。这一刻,鲁迅意识到,仅仅通过医学改善国人的体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世界。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弃医从文。

03

惜别的师生情

1906年春,鲁迅决定从仙台医专退学。临行前,藤野先生将一张自己的照片赠予鲁迅,并在背面题写“惜别”二字。这张照片后来一直悬挂在鲁迅的书斋里,成为他精神上的激励。

鲁迅离开仙台后,投身文学创作,以笔为剑,致力于唤醒国人的心灵。他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而藤野先生则因学历限制,于1915年被迫降为临时讲师,最终被解职,回到故乡开设诊所。

04

一段遗憾的错过

鲁迅一直珍藏着藤野先生的照片,并在多篇文章中表达对他的敬意。他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道:“在我所认为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然而,两人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再次联系。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藤野先生才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他在《谨忆周树人君》一文中写道:“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

05

历史的回响

这段跨越偏见与误解的师生情谊,成为了中日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话。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平等对待,不仅影响了鲁迅个人的人生选择,更成为了教育者们追求的典范。

在当今时代,藤野先生与鲁迅的故事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心灵,而非灌输知识。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正如藤野先生所说:“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

这段师生情谊,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是心灵对心灵的触动。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铭记这份跨越偏见的师生情谊,让它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指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