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背后的湖南军工黑科技大揭秘
C919背后的湖南军工黑科技大揭秘
2024年10月25日,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开幕时中国商飞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表示,C919大型客机已进入多用户运营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11架飞机。这一成就背后,凝聚着众多企业的智慧与汗水,其中,来自湖南的企业功不可没。
湖南中航飞机起落架公司的关键贡献
在C919大型客机的众多关键部件中,起落架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整个飞机的重量,还需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这一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正是由位于湖南长沙的利勃海尔中航起航空(长沙)公司完成的。
这家由中航飞机起落架公司与德国利勃海尔宇航林登贝格公司合资组建的企业,自2014年正式运营以来,已生产了超过130套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以及9套C919的前、主起落架。更值得一提的是,从C919的104号原型机开始,所有起落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300M钢:国产化的关键材料突破
起落架的国产化离不开关键材料的突破。中国钢研作为中国商飞的重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为C919国产大客机研制了起落架主体材料——300M钢。这种材料的研发历程,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懈努力。
300M钢是一种特殊的合金钢,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铬、钼、镍、锰、硅、钒等,这些元素的组合赋予了300M钢独特的力学性能。它需要满足极其苛刻的技术要求:抗拉强度要达到1900MPa~2100MPa,相当于2万个大气压;屈服强度要大于1300 MPa;疲劳强度在循环载荷下必须大于1000 MPa;韧性的断裂伸长率要大于10%。
这种材料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经过真空熔炼或电渣重熔等超高纯净度冶炼工艺,以及精确的热处理和成型加工。早在1982年,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就开始了对300M钢的研发工作。然而,由于技术难度极高,多年来研究成果一直不尽如人意。直到2008年,上海宝钢接过了这一挑战,历时十年终于成功,并于2018年5月14日获得了中国商用飞以及中航起落架利勃海尔合资公司的产品认证。
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的创新技术
除了起落架,C919的机轮刹车系统同样凝聚着湖南企业的智慧。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作为C919项目的供应商,提供了先进的碳刹车解决方案。
在C919项目中,霍尼韦尔的贡献还包括辅助动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和大气数据及导航系统等四套先进技术方案和综合配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环境表现和运营效率。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湖南省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持续努力。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技术创新,湖南已成为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C919大型客机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湖南企业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军民融合战略的实际成效。
随着C919大型客机进入多用户运营的新阶段,湖南企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技术突破,更是一段段航空人不懈追求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