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掌握头痛「经络」!针对不同位置按11穴位
中医教你掌握头痛「经络」!针对不同位置按11穴位
头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除了服用止痛药外,中医按摩穴位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台北医院中医科医师郑伊伦表示,中医治疗头痛不仅会根据症状类型进行区分,还会结合经络理论,针对不同位置的头痛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医如何通过经络理论来缓解头痛,并提供11个实用的穴位按摩方法。
头痛依经络分4大类 可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中医根据头痛的诱因、疼痛特征和症状,可以将其分为风证头痛、阳亢头痛、痰湿头痛、血瘀头痛和虚证头痛等5大证型。
此外,郑伊伦医师还提到,经络通常也会延伸到头部,尤其是阳经,因此头痛还可以根据经络和位置分为以下4种类型:
太阳经头痛:太阳经位于后脑到脊椎两侧的脖子处,因此如果后颈、后脑位置疼痛,中医会选择太阳经、膀胱经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这部分区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风、阳光、湿气)的影响,同时情绪压力和血压偏高时也容易引发疼痛。
少阳经头痛:少阳经头痛的位置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这通常是偏头痛的高发区域,与压力、作息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当耳朵上方区域出现头痛时,通常会选择少阳经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
阳明经头痛:头痛范围包括额头、眉棱骨,甚至会延伸到鼻子和牙齿等处。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眉棱骨胀痛、眼压偏高、眉心疼痛等症状,都被归类为阳明经头痛。这类头痛通常与长时间用眼、五官问题(如牙痛、鼻塞、鼻窦炎)有关。
巅顶痛:头顶疼痛称为“巅顶痛”,这里是所有阳经都会经过的地方,特别的是肝经也会经过此区域。因此,除了阳经的穴位外,中医还会选择肝经的穴位或使用处理肝火的药物来治疗头痛。
头痛按摩也有效 11穴位按法、位置大公开
除了使用中药治疗不同类型的头痛,中医师还会根据头痛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经络,通过引经药、针灸等方式加强治疗。同时,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头痛问题。郑伊伦医师建议,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局部疼痛。以下是11个可以按摩的穴位:
- 后面头痛(包含后脑、脖子等处):
- 风池穴:与风证相关的头痛大多会选择风池穴进行治疗,这个穴位也是治疗头痛的常用穴,同时对肩颈酸痛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建议用两侧大拇指向对侧眼睛方向按摩。
- 肩井穴
- 完骨穴:位于耳后骨头下方凹陷处,与胸锁乳突肌相关,颈部紧张时可以按摩此穴。
- 翳风穴:位于耳后骨头到耳朵中间的凹窝处,可以与完骨穴一起按摩。
- 侧边头痛:
- 率谷穴:位于耳朵上方约两根手指宽处
- 太阳穴:位于率谷穴前方,两个穴位可以一起推按,缓解侧边头痛
- 前面头痛(包含前额、脸部等处):
- 神庭穴:位于发际线正中
- 头临泣:位于发际线两侧,可以从发际线正中向两侧刮按,从神庭穴到太阳穴,缓解前额头痛
- 攒竹穴:位于眉头,如果感觉眼睛胀、眼压偏高、鼻子或鼻窦不适时可以按摩
- 丝竹空穴:位于眉尾,建议从眉头(攒竹穴)推到眉尾,按压整个眉毛
- 头顶头痛:
-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上方,如果感到头顶不适或整个头部胀痛,可以按摩此穴,或者用梳子从百会穴向四个方向梳头,有助于缓解头部胀痛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分为“喜按”和“拒按”两种情况。郑伊伦医师解释说,“喜按”是指按压时感到舒适的地方,这时可以进行按压刺激;而“拒按”则是指按压时感到疼痛或不适,这时建议先不要直接按摩,可以采用热敷方式缓解,或者按摩周围区域,当周围区域舒缓后,疼痛部位也会随之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