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后快递上门服务到底如何?
新规后快递上门服务到底如何?
自今年3月1日起,《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快递企业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或驿站等末端设施。新规实施以来,快递上门服务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快递员因工作压力大、派件量增加而难以完全遵守规定,导致部分消费者仍面临快递无法及时送达的情况。同时,快递驿站经营者也面临着运营成本上升的压力。新规虽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以真正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
新规实施:快递行业的重大变革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293亿件,同比增长3.7%,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然而,随着业务量的激增,快递末端配送问题日益凸显。为规范快递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交通运输部修订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并于2024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违反规定的快递企业将面临警告、通报批评,甚至最高3万元的罚款。
快递公司:应对挑战各出奇招
新规实施后,各大快递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挑战。以京东和顺丰为代表的直营模式企业,因其一贯坚持的上门服务标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加盟模式企业,则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
申通快递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将通过数智化手段提升履约能力,确保服务标准的严格执行。圆通某网点负责人则表示,将积极改革,把选择权交给客户,重视定制化服务和配送,加强智能语音服务,节省沟通时间。
然而,新规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有媒体报道,部分快递公司出现快递员离职现象。武汉、济南等地的驿站老板透露,近年来陆续有快递员离职,新规实施后,如果派单费不涨,仅打电话、送货上门等严格执行,工作量增加,可能还会有人选择辞职。
消费者:众口难调的服务需求
新规的出台,本意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暴露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济南市民邓哲先表示:“我今年72岁了,有时候不服老不行啊!比如我买个大件物品或者好重的东西,我还要自己去取,搬上6楼。这我怎么搞得定?送货上门还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对于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驿站取件反而更加方便。家住市城区山水缘小区的董女士表示:“我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快递放在驿站,下班回家时再去取,十分方便。工作忙碌的董女士几乎没有时间去实体店购物,购物几乎都依赖网购的她,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她说:‘我也不会隔很久才去拿。哪怕偶尔有丢件的话,赔付也很及时。比如大件或者生鲜类我就会备注送货上门。新规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对我来说,工作时一直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其实也是一种困扰。’”
快递员:夹在规矩与生计间的两难选择
在新规实施的背景下,快递员成为最受影响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要面对增加的工作量,还要应对可能降低的收入。
杭州某快递中转站的丁师傅表示:“在用户未提出具体需求时,单件送货上门与批量卸载至快递驿站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源于快递员的两种收入模式。一种是固定月薪制,另一种是计件制。如果要求每件都送货上门,工作强度和时间都会大幅增加,但收入却不一定同步增长。”
驿站经营者:在变革中寻找新机遇
新规的实施,对快递驿站的经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济南中新国际城五区的一家快递驿站负责人刘振林表示:“新规对驿站影响不大,也有可能是刚实施不明显,需要过几天才有体现。当前大家已经形成了到驿站取件的习惯,即便有影响也不会太大。”
然而,位于锦绣天地小区的一快递驿站工作人员则表示:“新规很可能会产生更多影响。今天的收件量略有下降,但降幅不大,不到十分之一,不知道后期会怎样。”
对于未来的发展,一些驿站经营者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刘振林的快递驿站采取与社区团购店合作的模式,不仅分担了房租成本,还提高了收益。他认为:“如果要求上门送货的多了,快递员肯定送不过来,驿站可以来送,快递公司付费,站点上的收益将会更高。”
展望: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
新规的实施,暴露了快递行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需要快递企业、消费者、快递员和驿站经营者共同努力。
- 快递企业应优化派送机制,合理调整快递员薪酬体系,提高派送效率。
-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配送方式,对快递员多一份理解。
- 快递员应严格执行新规,同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驿站经营者可探索与快递企业深度合作,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共赢。
新规的出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要真正实现快递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各方持续努力。只有建立起更加灵活、高效的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快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