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姿势:跑步界的最新趋势!
超慢跑姿势:跑步界的最新趋势!
近年来,一种名为"超慢跑"的运动方式在都市人群中悄然流行。它不需要专业的运动装备,不占用太多时间,甚至可以在看电视、聊天时进行,被誉为"懒人运动救星"。那么,超慢跑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如此受欢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超慢跑?
超慢跑,顾名思义就是超级慢的慢跑。它的速度有多慢呢?按照日本福冈大学运动科学教授田中宏晓的定义,超慢跑的速度"甚至可以慢到被快步走的上班族超越"。一般来说,每公里需要10到15分钟,相当于时速4到6公里。
这种运动方式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为了帮助受伤运动员恢复和提升运动量。近20年来,随着田中宏晓教授的推广,超慢跑在日本乃至全球都掀起了热潮。在台湾,教练徐英栋通过出版相关书籍,也推广了大量成功案例。在小红书上,超慢跑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更是高达6000万次。
超慢跑的正确姿势
虽然超慢跑看起来很简单,但正确的姿势对于运动效果和避免受伤都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点:
身体姿态:保持背部挺直,但不要用力;想象自己是一个被线拉着的木偶。头部微微抬起,直视前方,视线自然向前看。骨盆上方略微往前挺,尽量抬腿。
手臂动作:利用手肘的力量,将手臂往后摆动。双手轻轻握拳,不要过度用力。
脚步动作: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脚跟轻轻落地。注意不要只用脚尖跑,这样会导致小腿肌肉疲劳。膝盖要保持微弯状态,呈"《"字型,避免在脚步交换时伸直。
呼吸节奏:保持自然呼吸,能够边跑步边说话或唱歌。如果感到呼吸急促,说明速度过快,需要适当减速。
步频控制:保持每分钟180步的节奏,可以使用手机下载节拍器App,调整为180bpm,选择2拍,跟着节拍器的节奏跑。
超慢跑的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
超慢跑几乎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从3岁到93岁都能轻松上手。特别是以下人群:
- 运动新手或长时间久坐的上班族
- 膝盖不适或有关节问题的人
- 肥胖者或想要减脂塑形的人
- 老年人或身体条件不允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
虽然超慢跑对关节的冲击较小,但以下人群在进行超慢跑前需要谨慎:
- 有严重关节问题的人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代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
- 过度肥胖者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感到肌肉酸痛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疼痛,建议及时就医。运动时要注意保持"不酸、不痛、不硬、不喘"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
超慢跑的效果与局限性
超慢跑的好处显而易见:
- 有效减脂:虽然超慢跑的强度较低,但能长时间保持在燃脂区间(最大氧气消耗量的50%-70%),有助于脂肪代谢。
- 提高基础代谢率:通过持续的低强度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 增强心肺功能:作为有氧运动,超慢跑能提升心脏和肺部的健康状况。
- 对关节友好:小步伐和轻盈的落地方式,减少了对膝盖和脚踝的冲击。
- 时间空间灵活: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需要特定的场地或器材。
然而,超慢跑也有其局限性:
- 运动强度较低:对于已经有运动基础的人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运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相对单调:长时间的原地跑步可能会感到枯燥,建议配合看电视或听音乐来增加趣味性。
如何开始超慢跑?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每次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20分钟、30分钟。建议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达到180分钟的运动时间。想要瘦身的人,建议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钟,随着体能的提升,可以逐渐加快速度到每小时7公里。
超慢跑不需要特别的装备,只需要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和一个计时器。如果觉得枯燥,可以尝试在户外进行,或者和朋友一起边聊天边跑步。
超慢跑的魅力在于它的简单和包容性。它不追求速度,不强调距离,而是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无论是想要减肥塑形,还是单纯为了保持健康,超慢跑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运动方式。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迈出你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