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到“限”:2024年春节烟花爆竹政策大调整
从“禁”到“限”:2024年春节烟花爆竹政策大调整
2024年春节前夕,多个城市相继调整烟花爆竹燃放政策,从“全面禁燃”转向“限制燃放”。这一变化背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2023年12月26日的一份重要报告。
政策调整:从“禁”到“限”的转变
沈春耀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时指出,一些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不一致,应当予以修改。这一表态为各地政策调整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后,多个城市积极响应。例如,广东佛山规定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可限时有序燃放;河南郑州明确春节期间的限定燃放时间;辽宁鞍山则设置了8个集中燃放点。这些政策调整体现了“环保、利民、安全”的原则,在尊重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
利弊分析:传统习俗与现代困境
烟花爆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辞旧迎新、驱邪避凶的美好寓意。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不当燃放极易引发火灾。据媒体报道,2025年除夕夜,聊城市一市民在高层建筑楼顶平台燃放烟花,差点引燃建筑保温层,幸而发现及时才避免了重大事故。
环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除夕夜短短几十分钟内,该市空气质量从优迅速恶化至中度污染,PM2.5浓度从20微克飙升至200微克。
此外,烟花爆竹的噪音污染也对动物造成严重影响。2025年春节期间,湖北宜昌一市民带爱犬回乡过年,狗狗因鞭炮声惊慌失措,甚至试图开车逃离,这一幕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安全建议:如何文明燃放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确保安全和环保?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 严格遵守当地政策规定,只在允许的时间和地点燃放。
- 购买正规渠道的合格产品,不购买地摊货或非法产品。
- 未成年人应在成年人陪同下燃放。
- 选择空旷、远离人群和建筑物的地点燃放。
- 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安全距离,不要立即靠近未成功燃放的烟花爆竹。
- 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
沈春耀的报告和各地政策的调整,标志着烟花爆竹燃放政策正在走向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方向。在享受传统习俗带来的欢乐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安全和环保,让春节的庆祝方式既传统又现代,既热闹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