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强教授:越鞠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于志强教授:越鞠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越鞠丸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疏肝解郁方剂,由苍术、香附、川芎、栀子、神曲五味药材组成,具有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的功效。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越鞠丸因其独特的组方和显著的疗效,被众多中医专家推崇使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于志强教授,在其近五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强调“气机之郁”贯穿疾病始终。他认为,越鞠丸作为治疗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的代表方,能够有效调理气机,改善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案例
消化不良
于志强教授曾接诊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主诉右胁肋部满闷不舒,伴有乏力、纳呆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者形体肥胖,头身沉重,脘腹痞闷,恶心纳呆,口苦口粘,眼睑有黄色瘤,时作咯痰量多,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西医诊断为脂肪肝,中医辨证为肝气郁滞、痰热互结证。
于教授采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处方如下:苍术10g,川芎10g,栀子10g,神曲10g,香附6g,泽泻30g,决明子15g,荷叶10g,茵陈15g,虎杖10g,山楂10g,石菖蒲1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患者服用7剂后,右胁肋部满闷症状减轻,乏力好转,但仍感脘腹痞闷,咯痰黄稠。于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连10g,瓜蒌30g,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力。患者继续服用10剂后,诸症明显减轻,治疗效果显著。
胃痛
于志强教授还曾运用越鞠丸治疗一位胃痛患者。患者主诉胃脘部疼痛,伴有嗳气、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于教授辨证为气郁湿阻,采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处方如下:苍术10g,川芎10g,栀子10g,神曲10g,香附6g,陈皮10g,厚朴10g,枳壳10g,姜半夏10g,黄连6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患者服用5剂后,胃痛症状明显缓解,嗳气、恶心等症状减轻。于教授建议患者继续服用7剂以巩固疗效,同时注意饮食调养,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保持情绪舒畅。
使用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6~9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忌生冷及油腻食物,保持情绪乐观,避免生气恼怒。
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需遵医嘱使用。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连续用药3天后若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就医。
越鞠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通过合理运用越鞠丸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变化,可以有效缓解诸如胃痛、痞满等症状,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