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排片遇冷背后:影院公平排片大讨论
《蛟龙行动》排片遇冷背后:影院公平排片大讨论
《蛟龙行动》遭遇排片困境
2025年春节档,一部备受期待的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截至2月1日晚7时,该片票房仅2亿元,在六部春节档电影中排名垫底。这部由林超贤执导、博纳影业出品的影片,虽然拥有10亿元的制作成本,却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从排片数据来看,《蛟龙行动》的遭遇令人堪忧。首日排片占比仅为7.8%,此后逐日下滑,至2月2日已降至5.7%。更令人担忧的是,该片的黄金场次占比仅有4.2%,这意味着大多数场次都安排在非黄金时段,进一步影响了票房表现。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对此表示:“我们尊重每一位观众的真实评价,也愿意接受理性的批评。但希望排片经理们能认真看一下《蛟龙行动》,增加有效场次,尤其是黄金场次,哪怕一场,都是对电影制作的起码尊重。”
业内评价两极分化
然而,《蛟龙行动》的困境并非 solely 排片问题。业内对该片的评价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有声音认为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的重工业电影。林超贤导演延续了《红海行动》的硬核风格,首次将视角转向深海潜艇大战。为了追求真实感,片方不惜重金打造多艘1:1潜艇模型,甚至开挖18米深的水库以模拟深海环境。这些努力在视觉效果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许多观众表示影片的沉浸感极强,大场面一个接一个,肾上腺素飙升。
但另一方面,军迷和业内专家却对该片的专业性提出了质疑。某军事频道总监直接发文称其为“无逻辑烂片”,并指出影片在军事常识上存在诸多错误。有军事科普博主更是详细列举了影片在剧情逻辑上的诸多漏洞,认为这是一部“伪硬核热血港片”,特效虽好但剧情完全站不住脚。
更令人担忧的是,影片还陷入了与演员相关的争议。蒋璐霞的粉丝公开控诉剧组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称其拍摄149天却在成片中仅出现不到5分钟,戏份被大幅削减。这些负面新闻无疑进一步影响了影片的口碑和票房。
对比《哪吒2》的成功
在《蛟龙行动》陷入困境的同时,同档期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月3日9时29分,该片累计票房已超34亿元,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15名。灯塔预测其总票房将达70.99亿元,有望超越《长津湖》创下的57.75亿元纪录。
《哪吒2》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重工业电影的属性。影片使用了1900个特效镜头,4000人团队耗时5年完成。其中,“洪流大战”一个画面就有2亿+角色,被视为重工业电影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影片在特效精良的同时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成功破除了观众的观望心理。
公平排片与电影产业发展
《蛟龙行动》的遭遇引发了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深层思考。公平排片不仅是单部电影成败的关键,更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正如于冬所说:“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类型的生产。”只有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电影都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才能促进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而重工业电影,以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感,无疑是吸引观众回归影院的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却让许多优质电影难以获得应有的展示机会。2024年全年票房比2023年少了124亿元,观影人次少了2亿多。观众正在被分流到其他娱乐形式,如短视频、网剧等。如果像《蛟龙行动》这样的重工业电影因为排片问题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未来谁还会投资这类高成本、高风险的项目?
结语
《蛟龙行动》的遭遇是一个警示: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需要给优质内容足够的展示机会。正如于冬所说:“我们只能专注于作品,拼尽全力去做到最好。”但好的作品也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优质电影在大银幕上绽放光彩,让中国电影产业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