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16条河流入选省级幸福河湖!背后的故事令人称赞
沧州16条河流入选省级幸福河湖!背后的故事令人称赞
近日,河北省2024年幸福河湖名单正式公布,沧州市共有16条河流成功入选,包括沧县南排河、任丘市小白河等。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沧州市在河湖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河湖?
省级幸福河湖的评选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标准,涵盖了安全、生态、宜居、文化、富民、智慧和群众满意等7大方面17项指标。其中,安全方面主要考察水面率和防洪排涝达标情况;生态方面则关注水质优良程度、生态流量达标率等指标。此外,幸福河湖还应具备良好的亲水环境和丰富的水文化内涵,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沧州的治水之道
沧州市在河湖治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为全面提升防洪保安能力,沧州市聚焦交通干线、电力能源等重要目标,紧盯水库、蓄滞洪区等重点部位,压实各方防汛责任。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沧州市扎实推进节水行动,2024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35.4立方米以内,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2%以内,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更是达到58%。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沧州市坚持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确保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入海河流国考入海口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同时,沧州市还注重水生态修复,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引调水等措施,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200万立方米。
河湖治理带来的民生福祉
这些治理措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以运河区幸福渠为例,近年来,运河区编制《运河区幸福渠“一河一策”方案》,明确河道空间管控、污染防治、执法监管职责目标,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常态化开展“四乱”整治,提升河道排沥减灾和雨水调蓄能力,实现水体管护全覆盖。同时,打造河边游园,建设水文化宣传长廊,不断完善“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推动上下游齐抓共管,打造群众休闲幸福河。
在南运河沧州段,通过系统治理,已经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生态格局。南大港湿地则成为多种珍稀鸟类和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地,享有“心灵港湾、富氧之乡、康养福地、观鸟天堂”之美称。东光县、任丘市、泊头市等地统筹利用城管、住建、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资金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据统计,沧州市已建成水利博物馆、展览馆、水文化教育基地、文化长廊27处,河湖长制主题公园26个。这些环境优美的幸福河湖,已经成为周围群众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沧州市的河湖治理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高效农业、高附加值水产业和滨水旅游业,沧州市成功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转化。据统计,2023年沧州市GDP达到4440.1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2.4亿元、1686.9亿元和2380.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7%、6.0%和6.2%。
沧州市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持续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6条河流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名单,不仅是对沧州市河湖治理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