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揭秘唐代金棺银椁之谜
太山龙泉寺:揭秘唐代金棺银椁之谜
2008年5月8日,太原市晋源区太山龙泉寺在修建蓄水池时,一个惊人的发现震惊了考古界:一座唐代佛塔遗址的地宫中,出土了一套精美绝伦的五重棺椁,里面竟然保存着23颗珍贵的佛舍利子。
五重棺椁:盛唐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套棺椁由外到内依次为石函、木椁、铜椁、银椁和金棺,每一件都凝聚着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最外层的石函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60厘米,由盖、身扣合而成。函盖外表刻满文字,记录了众多供养人的名字,其中“安西大都护田杨名”和武则天创制的特殊文字,证实了这是一件武周至唐睿宗时期的珍贵遗物。
木椁出土时已残损,但其木板和四周装饰的鎏金铜饰件仍展现了唐代的高超工艺。木胎鎏金铜椁由椁盖、椁身和椁座三部分组成,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供养人、佛足等饰件,尽显皇家气派。
木胎银椁尺寸略小,但工艺更为精美,周身镶嵌珍珠、绿松石、红玛瑙等珠宝百余颗,堪称唐代金银细工的巅峰之作。
最内层的金棺长9厘米,小巧精致,用一条红色丝带捆扎,打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蝴蝶结。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物,考古人员直到2020年才在不破坏蝴蝶结的前提下成功打开金棺,果然发现了23颗珍贵的佛舍利。
千年古刹:见证大唐盛世辉煌
龙泉寺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名昊天祠,后因泉水涌流而改称龙泉寺。寺院依山而建,分为上、中、下三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构。
下寺保存最为完好,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殊殿、普贤殿等建筑。其中,观音阁为八角形,俗称八角亭,内保存有79尊佛教造像和悬塑,展现了唐代以来的佛教艺术精华。
寺内还保存有唐景云二年(711年)所立的巨碑,碑通高6米,具有典型的初唐风格,是继乾陵武则天无字碑、西安碑林唐玄宗孝敬碑之后,我国发现的唐代第三大碑。
文化瑰宝:展现佛教中国化历程
使用小型棺椁瘗藏舍利始于唐初,龙泉寺地宫出土的五重舍利宝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实例。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更展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
五重宝函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唐代佛教舍利瘗埋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也展示了唐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同时,它还见证了太原作为大唐龙兴之地的历史地位。
实用贴士:探访千年古刹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沙河北岸
交通:可乘坐329路、Y5路公交车到达太山景区站
门票:旺季50元,淡季30元
开放时间:
- 4月1日至10月31日:周一至周五 8:00-18:00,周末 7:30-18:00
-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周一至周五 9:00-17:00,周末 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