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雷克萨斯加价风波:微信报价是否合法?
南宁雷克萨斯加价风波:微信报价是否合法?
近日,广西南宁雷克萨斯广缘店发生一起消费者投诉事件,引发公众对汽车销售过程中微信报价和加价销售的关注。本文将从事件经过、法律分析、行业视角和消费者建议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热点话题。
事件回顾:南宁雷克萨斯加价风波
2020年9月,河南人朱先生通过微信与南宁恒信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宁恒信公司)的销售经理肖某联系,商议购买一辆雷克萨斯LM300h七座隽雅版汽车。对方在微信中告知,订购该款车型另需加价28万元。
2020年9月17日,朱先生支付了5万元订金,并与南宁恒信公司签订了《车辆订车协议》,车辆价格为116.6万元。当天,肖某在微信上称“国庆节后提车”,但后来延迟了4个月都未能提车。
2021年1月30日,朱先生前往南宁恒信公司提车,店方以“涨价”为由,要求他在加价28万元的基础上再加价17万元,否则无法提车。面对商家的“坐地起价”,为了尽早提车,他迫于无奈,只能同意。
2021年2月4日,他交纳全部购车款及45万元加价款后提车。当时,对方并未就45万元加价款开具发票,但承诺随车赠送太阳膜、车载冰箱、漆面膜等。朱先生说,一辆厂商指导价为116.6万元的汽车,加价45万元后才买到,让他觉得很郁闷。在咨询律师时,对方称4S店涉嫌加价销售,未明码标价,是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去年4月9日,他向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了举报。
半个月后,该公司开具了45万元金额的发票,名为“加装费”。2021年7月17日,朱先生收到发票后看到各项明细为:12L车载冰箱2.3万元、漆面膜(含安装)2万元、车辆全损换新服务(一年)及代办汽车注册登记服务0.7万元、畅享高清套装(太阳膜)40万元。
“仅太阳膜一项的发票就开了5张,每张金额8万元,总价40万元。”朱先生说,经咨询,同款太阳膜实际市场销售价格为1.38万元/套。
朱先生不服,去年7月26日,他向南宁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并提交了畅享高清套装(即太阳膜实际销售价格为1.38万/套)的新证据。
今年5月上旬,朱先生将有关部门告上法院,请求撤销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作出的不予立案决定书及南宁市政府作出的维持不予立案决定书,判令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对其举报进行立案受理。6月21日,该案在南宁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
法律分析:微信报价的效力与加价销售的合法性
根据国家商务部颁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经销商应在经营场所明示价格,禁止在标价外加收额外费用。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
在最高人民法院处理的“汽车销售”纵向垄断协议后继诉讼案中,明确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决定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这为消费者在类似纠纷中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合同法中,微信聊天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微信报价的法律效力仍存在争议。一方面,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证明双方的沟通内容和交易意向;另一方面,由于微信账号的实名制要求,可以核实对方身份,增加证据的可信度。然而,微信报价是否构成正式合同,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行业视角:加价销售的成因与影响
加价销售在汽车行业中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热销车型和产能受限车型上。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供需失衡:热门车型供不应求,经销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加价销售。
厂商指导价限制:厂商设定的指导价较低,经销商通过加价获取更多利润。
市场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经销商通过加价销售来弥补成本或获取更高收益。
然而,加价销售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被迫支付额外费用,影响购车体验。
市场秩序混乱:加价销售可能导致市场价格体系混乱,影响公平竞争。
法律风险:加价销售可能违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法律风险。
消费者建议:购车注意事项与维权途径
针对汽车销售过程中的加价现象,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核实信息:购车前充分了解车型的市场行情和官方指导价,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签订合同:确保所有交易细节以书面形式明确,并在合同中注明关键条款,如违约责任等。
保留证据: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相关资料,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
理性维权:遇到加价销售等不公平待遇时,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等渠道进行维权。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和官方渠道购车,降低风险。
南宁雷克萨斯加价风波不仅考验了商家的诚信度,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要提高警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这一事件也折射出汽车销售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