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提醒:过度玩手机伤眼,青少年需警惕!
中消协提醒:过度玩手机伤眼,青少年需警惕!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呼吁家长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适度控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这一提醒再次敲响了警钟:过度使用手机正在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视力健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1.9%,其中6岁儿童的近视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7%。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据仍在持续攀升。专家指出,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韩国信息通信政策研究院的最新调查显示,该国10-19岁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2小时41分钟,同比增加8分钟;未满10岁的儿童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1小时15分钟,同比增加11分钟。这一趋势表明,儿童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间正在逐年增长,而长时间盯着屏幕对视力的伤害不容忽视。
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元凶。蓝光不仅会影响泪液的分泌,导致眼睛干涩,还会加速视网膜细胞的衰老,增加患近视的风险。更严重的是,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可能引发青光眼等眼部疾病。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一旦发作,视力将无法恢复,只能维持现有视力不再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学校和家长应创造条件,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游戏。
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比如每次使用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同时,要严格执行规则,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轻易妥协。
保持正确的使用姿势。使用手机时,应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屏幕亮度适中,避免在黑暗环境中使用。每使用20分钟后,应远眺休息20秒。
转移注意力。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阅读、游戏等方式,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预防手机成瘾的关键。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带头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已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这不仅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家长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为他们点亮一个清晰、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