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写作中“虚实结合”十二种方式与技法,精妙又富于文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写作中“虚实结合”十二种方式与技法,精妙又富于文采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6/16/64979986_1128118088.shtml

“虚实结合”的十二种方式与技法

行文之间,虚实交错,乃文字之精妙也。今细数“虚实结合”之十二法,且佐以实例,以飨诸君。

一、“梦境与现实交融”。

古人有云:“梦为心之影。”梦中所见,或幻或真,皆可为文之素材。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之景,所听之言,皆与现实世界相映成趣,虚实之间,隐晦地揭示人物的命运与结局。

二、“想象与实写相映”。

想象如天马行空,实写则脚踏实地。二者结合,文章便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如陶渊明之《桃花源记》,描述一理想之国度,而其实则为作者心中之净土。虚实之间,既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又寄托其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寓言与直抒胸臆并行”。

寓言以物喻人,以事喻理;直抒胸臆则直截了当,不加掩饰。二者并行,文章既有趣味,又不失真挚。如庄子之《逍遥游》,借鲲鹏之喻,道出人生之自由与逍遥;同时又直抒胸臆,表达对世俗之不屑与超脱。

四、“典故与今事共融”。

典故乃古人之事,今事则为我辈所历。二者共融,文章便既有历史之厚重,又不失时代之气息。如杜牧之《阿房宫赋》,以秦之奢靡亡国为鉴,警示当朝统治者;同时又融入作者对当时社会之观察与反思。

五、“借古讽今与直言不讳”。

借古讽今,曲折而含蓄;直言不讳,则坦率而直接。二者结合,文章既含蓄深沉,又不失锋芒。如鲁迅之杂文,常借古讽今,抨击时弊;同时又直言不讳,揭露社会之黑暗与不公。

六、“比较与对照互现”。

比较显优劣,对照则明异同。二者互现,文章便更加鲜明生动。如白居易之《卖炭翁》,通过比较卖炭翁之艰辛与宫市太监之贪婪,深刻地揭示社会之不公与黑暗。

七、“借景抒情与直抒心意”。

借景抒情,含蓄而深沉;直抒心意,则坦率而真挚。二者结合,文章便既有情感之韵味,又不失思想之深度。如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借洞庭湖之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同时又直抒心意,表达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情怀。

八、“以虚写实与以实写虚”。

以虚写实,则虚中有实;以实写虚,则实中带虚。二者结合,文章便虚实相生,趣味无穷。如李白之《夜泊牛渚怀古》,以想象之景描绘历史之事,又以现实之景寄托个人之情感。虚实之间,既展现历史的厚重感,又表达诗人的深情厚意。

九、“寓言故事与写实叙述穿插”。

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写实叙述则真实可信。二者穿插使用,文章便既有故事性,又不失真实性。如蒲松龄之《聊斋志异》,以寓言故事揭示人性之善恶与社会之黑暗;同时又穿插写实叙述,使故事更加贴近现实,引人入胜。

十、“回忆与现实交错”。

回忆如昨日之梦,现实则为今日之景。二者交错出现,文章便既有怀旧之情,又不失现实之感。如鲁迅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童年之趣事与百草园之美景;同时又描述现实之残酷与三味书屋之沉闷。虚实之间,既展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与留恋,又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十一、“假设与实证互证”。

假设乃设想之景,实证则为真实之事。二者互证,文章便既有想象力之广度,又不失实证之严谨。如郭沫若之《女神》,以大胆之假设描绘未来之社会与人性;同时又以实证之手法揭示现实之矛盾与问题。虚实之间,既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又表达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十二、“内心独白与外部描写并行”。

内心独白揭示人物之心理与情感;外部描写则展现人物之行为与环境。二者并行不悖,文章便既有深度之剖析,又不失广度之展现。如曹雪芹之《红楼梦》,通过人物之内心独白揭示其复杂之情感与性格;同时又以细腻之笔触描绘大观园之美景与人物之生活。虚实之间,既展现人物之内心世界,又生动地呈现生活画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