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填饱肚子!研究证实「烹饪治疗」有益心理健康,有助找回生活动力
不只是填饱肚子!研究证实「烹饪治疗」有益心理健康,有助找回生活动力
"烹饪治疗"如同艺术治疗、园艺治疗、游戏治疗等表达性治疗法,在欧美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烹饪过程包含问题解决、时间管理、沟通、团队合作,能帮助人变得更加稳定踏实并降低焦虑。澳大利亚名厨奥利弗就曾与弱势社区民众一起翻转餐桌,让烹饪成为自我赋能的途径,成功提升了自信与成就感。
图:《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好好地吃饭》
结束疲惫的一天,你都怎么疗愈自己?对许多人来说,烹饪或许是最接近魔法的过程,一个疗愈身心的仪式。即便你独自一人,只要手边有简单的厨具,就能为自己好好做一顿饭,享受料理的魔幻时光。
下班后,先播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将五颜六色食材摆放、清洗、切段,按照食谱步骤或随心所欲地排列组合,蒸煮煎炒炖拌,一边翻搅着火炉上仿佛在跳舞的食材,一边释放今天累积的疲惫与压力,最后享用一盘香气四溢的美味料理,不知不觉,你的心也被疗愈了。
影集《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好好地吃饭》
烹饪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活动之一,根据人类学研究,烹饪不仅增加了人类的生存与延续,也强化了与伴侣、社群和社交关系的链接。在工业化社会中,为了有更多时间投入职场、育儿或其他领域的成就,我们发明了速食、工业食品和微波炉,将自己从厨房中"解放",但也因此对饮食、身心乃至与土地的关系,都变得更加疏离。
直到全球疫情爆发,长时间的封锁,让许多人再度拾起这个古老的传统与技艺,毕竟,还有什么比一盘热腾腾的食物或刚出炉的海绵蛋糕更疗愈?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烹饪不仅能纾压,也是一项行之有年的心理治疗方法。
充分专注品嚐一块巧克力,从此改变你与食物的关系
"烹饪治疗"原文为Culinary Therapy或Cooking Therapy,如同艺术治疗、园艺治疗、游戏治疗等表达性治疗法,在欧美是一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许多研究证实,烹饪治疗能够带来行为与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影响,对抑郁症、焦虑症、饮食失调、成瘾与多动症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烹饪治疗"先行推广者是美国芝加哥心理学院的Michael Kocet博士。他率先定义烹饪治疗是"一门通过厨艺、烹饪、美食,以及个人、文化与家庭与饮食的关系,来处理个人、家庭乃至团体的情感和心理议题的治疗技术。烹饪疗法探索个人与饮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包含心理功能和健康。"
从理论走向实践,一切从用心品嚐开始。
Kocet在系上开了一堂烹饪疗法的课程,他发明了一个"巧克力冥想法"。首先,他引导学生慢慢打开一枚巧克力棒的包装,但先别急着吃掉巧克力!先深呼吸,品闻香气——你感受到什么?试着召唤和你所联想到的记忆。将巧克力放进口中,不要吞下,慢慢享受它融化在舌尖的美妙,全神贯注地去感受当下的动作与觉知,就是"正念"(mindfulness)。
"重点在于,当你学会充分且专注地品嚐那一小块巧克力,就改变了你和食物的关系。"Kocet博士说。
烹饪治疗三元素:象征、正念与掌控
根据Kocet博士的研究,烹饪治疗包含三个元素,简称为3M,分别是指:象征(metaphor)、正念(cooking)和掌控(mastery)。料理前,咨询师通过象征方式,引导个案将食物与个人议题链接,例如,当食物不小心烧焦时,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焦头烂额的经验?当你用力捶打面团时,想象你正在对某些人事物发泄情绪,你的情绪从何而来?
接着,当你通过五感充分体验食物,全心投入地去品嚐与体會食物,就是以"正念"方式面对生活,重新链接内在的情绪流动;除此之外,动手做料理的过程,牵涉到一系列认知、感官、资源与身心协调的过程,能够带来更多的掌控感和成就感,也能有效提升"幸福感"。
密西根烹饪治疗师Julie Ohana也提出她执业多年的心得,"(烹饪)包含了问题解决、时间管理、沟通、团队合作,以及我个人最喜歡的正念。這些都能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加稳定踏实、喜悦,降低焦虑。"
烹饪能帮助人更稳定踏实,降低焦虑。
名厨奥立佛前進底层社区教烹饪,居民提升自信与成就感
世界知名的厨艺家、饮食文化革命者Jaime Oliver,深知烹饪能够带来身心健康,他发起一项"食物部"(Ministry of Food)计划,鼓励弱势的社区民众一起翻转餐桌,烹饪成为自我赋能的途径。
在澳大利亚,Jaime Oliver团队进入了一个社经地位较低,居民过胖比例偏高的社区,当居民参与了每周90分钟,为期10周的烹饪课之后,他们变得更加喜爱下厨、也在培养出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吃更多蔬菜水果),他们的自我肯定感也明显提升,许多居民在访谈中表示,烹饪课让他们对自己感受更多自信与成就感。
在另一项研究中,一群癌症病患参与了10周的集体烹饪治疗,他们在自我检测的身心健康正面情绪明显增加了。另一个针对烧烫伤病患的调查研究,发现即便有部分的伤患是在厨房中遭遇烧烫伤,但参与集体烹饪,让他们进入厨房的焦虑感减轻了。
烹饪也能用来治愈悲伤,例如,至亲逝世的失落。想象当你再也无法为挚爱做一顿饭,你不仅需要调适悲伤情绪,也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形态。美国伊利诺州的医学中心和当地社区的烹饪计划合作,帮助丧亲者设计了"悲伤烹饪疗法:一人煮食系列"的互动式认知行为疗法与食谱,让失去至亲的人们,学习采购与分配食材,烹饪一人份饮食,同时搭配心理咨询治愈悲伤,打起精神,用日常饮食与烹饪,重新建立日常生活节奏与稳定感。
为自己做一顿饭吧!让烹饪成为你的日常仪式
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之际,不妨试试亲自下厨体會。若你早就是烹饪爱好者,不妨将烹饪治疗的几项建议纳入日常得煮食仪式,或许,你会更加感受到烹饪的疗愈力。
选择简单、好上手的食谱,不要有压力,即便只是学习切一盘沙拉,都是好的开始。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准备好食材、做好准备,好让自己从容不迫。如果帮别人做飯太有压力,不妨从为自己煮饭开始。
记得!保持玩心,发挥创意,享受其中,不需要追求完美。勇敢尝试,有时候不妨冒个险,试试看新的做法。
烹饪过程中,请保持充分的觉知与正念,品嚐成果之際,记得先好好感受香气,小口慢慢品嚐,打开五感,用心感受每一口滋味。
餐后的整理,也是很重要的自我疗愈过程,静下心来慢慢洗淨、归位,你会发现心情也隨之更加安定。
就算没办法每一餐,都能够以正念的方式放鬆享用,没关系!当你察覺到自己正在狼吞虎嚥或是紓壓放縱的飲食,你也踏在覺知的路上了!
为自己做一顿饭,让烹饪成为你的日常仪式。你会发现,烹饪原来不只是带来身心的满足,也让人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延伸推荐】
影集|《就算一个人也可以好好地吃饭》:遭女友悔婚分手的汤玛士,与患有社交恐惧的艾蜜莉,两人的生活与生命经历截然不同,却在相同的厨房,各自藉由料理与美酒疗癒自我。
文章|当情绪被压抑到只能厌食?从电影《餓之必要》反思孩子的自主掌控感
文章|转念无助缓解忧郁症,患者真正渴求的是聆听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