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伊索寓言》:世界儿童共读共享的经典
好书推荐 | 《伊索寓言》:世界儿童共读共享的经典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儿童共读共享的经典,它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极大。
口渴的乌鸦、与乌龟赛跑的兔子、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喜欢喊“狼来了”的放羊娃……小读者们是不是对这些角色十分熟悉呢?
你能说出这些角色属于哪个寓言故事吗?其实这些熟悉的寓言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这本寓言集。相传这本寓言集是一个名为伊索的寓言作家所写的,但后来人们又将印度和阿拉伯流传下来的一些民间故事加入《伊索寓言》中,于是,这本寓言集流传到现在,成了一部汇集大众智慧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极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兔子和乌龟》《放羊娃和狼》《老农夫和他的儿子们》和《蚊子和狮子》等已成为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阅读《伊索寓言》,你会发现书里出现得比较多的是狐狸。在大家的印象中,狐狸就是“狡猾”的化身,这在《伊索寓言》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比如《狐狸和乌鸦》中,狐狸只是略施小计就得到乌鸦口中的肉;而《丢了尾巴的狐狸》,则是一只狐狸识破了另外一只狐狸的诡计。
除了狡猾,《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也会以“智者”的形象出现,许多道理是通过狐狸的口说出来的。比如在《狐狸和面具》的故事中,当狐狸看到演员家中一个十分好看的面具时,它会明确说出“多么精美的人头啊!可惜它没长脑子,一点价值也没有”这种一语中的的话。书中的狐狸不局限于狡诈这一形象,而是丰富的、立体的。小读者们不妨翻开书看看,在书中的其他寓言故事里,狐狸还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与狐狸这一形象相反的则是驴,它在《伊索寓言》中往往给读者一种蠢笨、无知的印象。如《驴子和巴儿狗》以及《驴子和蚱蜢》中的驴子,盲目地模仿别人的行为,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但驴子的形象在书中并非一成不变,在《驴子和狼》的故事中,驴子为了不被狼吃掉,在危急之际随机应变,利用巧计,最终“脱离狼口”。在一些关于驴子的寓言故事中,驴子也会说出某些有道理的话。那么,也请小读者来看看,驴子的形象在书里还会有哪些变化吧。
除了上面所说的狐狸和驴,《伊索寓言》中还有许多动物:狼、羊、狮子、鹰、马……这些动物在寓言里一般都有特定的形象特征,往往代表着某一人类群体。像狼和狮子,一般代表着统治者或强者;而羊和马这类动物,则代表着平民百姓或弱者。
小读者们在阅读时会发现,《伊索寓言》中每篇寓言都十分短小,而且语言幽默。在每篇寓言故事之后还有一句简单的道理,对故事中的教训进行总结。这些道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辨别好坏,如何抵御邪念与贪欲。或许很多道理,小读者们现在不一定能马上理解,但随着时光的飞逝,身心逐渐成长,见识逐渐增加,《伊索寓言》中的道理总有一天会在你内心得到共鸣。
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大人阅读。或者一家人在灯下阅读之时,父母和孩子对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就是《伊索寓言》的趣味所在!
《伊索寓言》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一本教会人们为人处世的生活教科书,《伊索寓言》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那浅显易懂的道理不仅是向孩子们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也让成年人爱不释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启迪。17世纪的法国人拉·封丹和 19世纪初的俄国人克雷洛夫的寓言创作,都深受《伊索寓言》的启发和影响。如拉·封丹的《龟兔赛跑》、克雷洛夫的《狐狸和葡萄》等都直接采用《伊索寓言》中的题材。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在他们的论著中,也曾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
作者简介
伊索 (约公元前620-公元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后做过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在古希腊已是人尽皆知的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名家解读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区别: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钱钟书
《伊索寓言》与中国寓言的区别
《伊索寓言》是民间传播的寓言,来源于百姓;中国寓言则大多是来源于诸子百家的经典。前者以讽刺的手法告诉人们道理,而且方式比较直白;后者从正面告诉人们真理,表达的内容比较含蓄。前者的用语都通俗易懂;后者的用语比较深奥古朴。前者都是单篇呈现,而且篇幅短小简洁;后者多为文章中用来说理的一部分。前者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后者则是大部分以人作为主人公,少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
出自《伊索寓言》的谚语
兔子睡懒觉,乌龟跑赢了。
——《兔子和乌龟》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狐狸和葡萄》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鹰和夜莺》
鸡蛋未孵出,先别数小鸡。
——《挤奶姑娘和她的奶桶》
面目易改,本性难移。
——《猫和维纳斯》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狼和小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杀人凶手》
谁去给猫系铃铛?(谁愿意为大家冒险?)
——《老鼠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