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复春:脾胃虚弱患者的福音
胃复春:脾胃虚弱患者的福音
胃复春是一种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辅助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其主要成分包括红参、香茶菜和麸炒枳壳,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
临床疗效
胃复春在临床上已积累了大量证据,证实其对脾胃虚弱型胃病具有显著疗效。一项纳入14个临床研究、包含150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 = 5.63, 95% CI = 3.888.18)、胃镜检查改善情况(OR = 3.62, 95% CI = 2.465.33)、病理检查总有效率(OR = 3.97, 95% CI = 2.526.26)、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转阴率(OR = 2.08, 95% CI = 1.133.85),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OR = 3.81, 95% CI = 1.2411.69)、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病理改变(OR = 3.81, 95% CI = 1.2411.69)。
另一项研究纳入13个临床研究,包含1505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胃复春联合Hp根除术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Hp根除率比单独Hp根除术高(OR = 1.23, 95% CI = 1.101.37, P < 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Hp根除术(OR = 0.45, 95% CI = 0.250.82, P < 0.01)。
在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一项纳入24个临床研究、包含2021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胃复春用于治疗胃癌前病变在综合疗效(RR = 1.32, 95% CI = 1.171.49, P < 0.00001)、胃镜疗效(RR = 1.53, 95% CI = 1.201.93, Z = 3.50, P = 0.0005)、病理疗效(RR = 1.76, 95% CI = 1.452.14, Z = 5.73, P < 0.0001)以及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疗效(RR = 1.96, 95% CI = 1.382.79, Z = 3.76, P < 0.0002)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用机理
从中医理论来看,胃复春的组方体现了“治、养、护”一体的理念:
- 香茶菜为治,性辛、苦,凉,归肝、肾经,能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 红参为养,性甘、微苦,微温,归脾经、肺经、心经、肾经,能大补元气,振脾阳而资化源,有气血双补之力;
- 枳壳为护,性苦、辛、酸,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麸炒之后其药性有所缓和,于本方之中既可除红参滋补滞气之弊,又有加强香茶菜活血散瘀之功。
这种配伍既能改善脾胃功能,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病变的目的。
使用建议
胃复春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癌前病变患者,尤其是伴有胃脘胀满、隐痛、乏力等症状的人群。孕妇禁用,过敏体质者需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酒,减少浓茶和咖啡摄入,以降低脾胃负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疗程通常为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结语
胃复春凭借其独特的组方和临床疗效,已成为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病的重要中成药。其“异病同治”的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