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提前退休细则公布,公务员能否延迟退休?养老金会缩水吗?
弹性提前退休细则公布,公务员能否延迟退休?养老金会缩水吗?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公众对公务员是否可以延迟退休以及对养老金影响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政策内容、影响分析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这一社会热点话题。
延迟退休政策主要内容
- 法定退休年龄延后:从开始的一个月到最终的三年到五年。
- 缴费年限延长:从现在的最低15年逐渐开始延长,从15年领6个月开始,到最终的20年。
- 弹性退休制度:在达到旧的法定退休要求时,可以弹性选择是否要退休,无论哪一种选择,最长时限都是三年。
前两条内容对于所有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都是一样的,这里并不区分是私企员工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而区别在于第三条,也是网友们普遍关心的。
公务员能否延迟退休?
大家的担心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如今,在养老金方面,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事业单位缴费基数往往较高,缴费年限也长,而不少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为降低成本,都会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也比较短,这就使得养老金积累有了差异。
另外,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前与企业不同,虽然后来进行了改革,但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差距短期内难以消除。还有就是事业单位大多有职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而企业年金覆盖面窄,只有部分大企业才有,这就进一步拉大了事退人员和企退人员养老金的差距。
而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大部分企退人员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提高养老金水平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拉长缴费年限,来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能有更多的养老金收入。而这一点对于公务员或者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往往能得到很好的社保缴纳待遇。
因此有网友会担心公务员如果也可以弹性选择延迟退休,是不是养老金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政策解读与制度保障
根据人社部、中央组织部以及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有关弹性退休的暂行办法,公务员群体是不可以延迟退休的。也就是说,公务员群体,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要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开始领取养老金。这不光是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让队伍更有活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制度的公平公正,避免社会对公平性产生质疑。
因为我国的《公务员法》中明确的规定了,公务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这为公务员的退休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对公务员退休权益的保障和对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的要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和弹性退休是不同的,弹性退休允许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退休时间,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一般不能延迟退休,要按时退休。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之后,仍然对公务员群体产生了一些影响。
比如说,工作时间会相对延长,这一点与企业职工是一样的,大家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都是一样的,都是要按照新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退休时间。只不过,公务员群体相对于企业职工们来说,失去了弹性选择的机会。
虽然说应该大部分的打工人都想早点退休,但是对于部分缴费年限还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职工来说,仍需要继续工作来达到法定退休缴费年限要求。而延迟退休之后,企业的职工就可以弹性的选择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工作,而公务员群体则是到了法定年龄之后不能弹性选择是否延长工作时限,要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因此网友们担心的企退人员和公务员群体在延迟退休之后,能对养老金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没有改变,无非就是通过延长缴费年限来提高养老金差距,这一点通过短期的调整,应该是不会继续拉大差距的。
因为就像我们此前所说,公务员群体的社保缴纳都是较高档次,并且时限都不短,而企退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档次可能并不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缩小两者在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