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诗词鉴赏《念奴娇昆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诗词鉴赏《念奴娇昆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144303690453729807/?wid=1678768896398/

念奴娇 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原注)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者原注】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昆仑]山脉名称。其主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东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
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江河横溢]长江和黄河都洪水泛滥。
[人或为鱼鳌]人们也许要被洪水淹死。《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千秋功罪]指昆仑山脉几千年来,给长江、黄河提供水源和造成洪灾的“功”与“罪”。本词偏重于论“罪”。
[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唐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遗(wèi 胃)]赠与。
[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蕴含争取世界和平,消灭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作者原注》注释】
[前人]指北宋张元。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咏雪诗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对此,作者后来曾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考辨】
这首词在《诗刊》1957年1月号首次发表时,下阕第八句作“一截留中国”。次年12月作者在广州批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时,改为“一截还东国”。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照作者意见正式改为“一截还东国”。
此词作者留存的手迹,现在所见有七件,发现多处异文:“横空出世”句,有两件作“横空绝世”;“莽昆仑”句,有一件作“有昆仑”,有一件作“挺奇姿”;“阅尽人间春色”句,有一件作“揽尽人间春色”,有一件作“俯视人间无物”;“搅得周天寒彻”句,有六件均作“都是此君余脉”;“把汝裁为三截”句,有一件作“把尔挥为三截”,有两件作“把汝挥为三截”,有三件作“姑且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句,有两件作“一截抛洋,一截填海,一截留中国”,有四件作”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这些手迹的词尾,一件写有“右反帝念奴娇一首”,一件写有“调寄念奴娇登岷山一九三五”,两件写有作者自注(注文见此词的注释)。
昆仑山也是古代传说中仙人聚居的神山。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引《河图括地象》:“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昆仑山三级:下曰樊间,一名板桐;中曰去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古来诗词,使典用事,多涉及昆仑,但都取其神话奇境。毛泽东此词以昆仑为题,既有遥望想像的虚幻成分,又有身临接目的现实感受。红军翻越的岷山尽管与昆仑山脉的南支相接,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昆仑山的支脉;伫立岷山之巅,也是看不到积雪浑莽的昆仑山主脉的。作者所写,显然是与古代传说中的昆仑有关,或说是他心里构想的昆仑。另一方面,作者又避开了古代诗人的思路,没有去写有关昆仑的各种神话传说,而是实写昆仑山的形貌气势(“高”)和自然特征(“雪”),评说它的“千秋功罪”。故此词中作为描写对象的昆仑,虚实兼而有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