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逢春:新能源车安全真相揭秘
孙逢春:新能源车安全真相揭秘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产业大会上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低于燃油车,但事故后果更为严重。他指出,通过大数据赋能新能源汽车安全,进一步完善数据监督检测平台、运用大数据做好安全预警、开展事故机理分析、提升车辆性能,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此外,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已累计接入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新能源汽车安全现状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约有3000起,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784万辆,着火事故率为万分之3.83。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着火事故率约为万分之1.5。这一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的着火事故率确实高于燃油车。
然而,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根据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着火事故率已降至万分之1.85,2023年进一步降至万分之0.96。与此同时,燃油车的着火事故率仍维持在万分之1.5左右。这一趋势表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正在快速提升。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
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是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该平台由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负责建设和运营,目前已接入近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运行里程近1万亿公里,节能减排达3亿吨。
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实时监测:对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电池状态、电机状态、整车状态等。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预警系统: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车主和相关部门发出预警。
事故调查:对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为改进车辆安全性能提供依据。
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海量的车辆运行数据,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电池健康度评估:通过对电池充放电数据的分析,评估电池的健康状况,预测电池寿命。
故障预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识别车辆运行数据中的异常模式,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
热失控预警:监测电池温度和电压等关键参数,及时预警热失控风险。
二手车价值评估:结合电池性能数据和市场信息,为新能源二手车提供准确的价值评估。
保险业务支持:为保险公司提供车辆风险评估数据,支持精准定价。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技术发展方向:
电池热失控预警:通过更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更早期的热失控预警,为逃生争取更多时间。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电池生产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
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路协同和车车协同,提升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人工智能:利用AI技术优化车辆控制策略,提升驾驶安全性。
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体系,提高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仍需持续关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其安全性正在快速提升。通过大数据赋能新能源汽车安全,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