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食盐摄入,守护心血管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减少食盐摄入,守护心血管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人们每天平均盐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两倍之多。在欧洲地区,30至79岁的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790万人的生命,其中五分之四以上是由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三分之一的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的人群中。
这一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突出。《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高达9.3克,远超世卫组织建议的5克以下标准。北方一些地区居民的烹调盐摄入量甚至能达到16-18克/天,是推荐量的三倍以上。
高盐饮食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过多的钠或食盐摄入会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9.3g,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5g。减盐是减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最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减少食盐摄入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烹饪减盐:使用定量盐勺控制用量,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天然调味料替代部分食盐。减少外出就餐和外卖食品的摄入,因为餐馆、食堂、外卖以及超市食品中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
关注食品标签:选购预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较低的食品。低盐食品的标准是钠含量≤120mg/100g(或100mL)。
循序渐进减盐:可以每餐减少5%到10%的盐,适应2至6周后,再减少5%到10%,逐渐降低摄入量,最终达到每天“盐不过5”的目标。
食品工业在减盐行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第二版)》提出,食品工业减盐的技术原则包括:
- 直接减少钠盐的用量
- 探索其他风味如辣、酸、香辛料等调味,通过其他的非咸味物质来代替钠盐
- 改进工艺并保持质味,采用低盐配方开发新品种
酵母抽提物减盐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酵母抽提物是从食用酵母中提取的天然营养成分,具有良好的增鲜调味特性。在减少20%的盐量下,使用酵母抽提物调味,仍能达到“减盐不减味”的效果。
减盐行动需要政府、食品工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食品工业进行减盐创新;食品工业应通过优化食品配方,利用标签用语、市场推广以及广告宣传等方式,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和家庭膳食选择;消费者则需要培养查看食品营养标签中“钠”含量的习惯,主动选择低盐食品。
减少食盐摄入,不仅有助于个人健康,也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餐做起,共同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